挖掘機正在拆除違章建筑
昨日,蘇澳鎮存留的7宗違建全部拆除完畢。隨著拆除“兩違”宣傳力度加大,村民們的意識也逐漸提高,當天就有4宗違建村民自主拆除。
在蘇澳鎮和平村,有3宗生產性違章建筑,均位于海邊,建筑是村民加蓋后用于儲放海作物。有的是在舊圍墻基礎上搭起了鋼架,有的蓋起了小屋,都是未經審批自行搭建。經過勸導后,村民們自行拆除。
當天,還有一宗自行拆除的違建位于斗門村。對于自行拆除,區綜合執法局機動支隊一大隊大隊長陳弘表示,村民有這種意識,是一種進步。
當天,除了自行拆除,區綜合執法局還依法拆除了其他3宗違建。
“這7宗違建共涉及和平村、斗門村、梧峰村、斗魁村4個村,共計1596平方米,全部拆除后,蘇澳鎮留存的違章建筑就全部清零了。”蘇澳鎮工作人員林冬冬說,得益于前期宣傳動員工作做得比較及時到位,使拆違工作能平穩開展。
特寫
拆后土地再利用 種上果樹和綠植
在拆除違建中,會留下大片空地,怎樣利用才能創造另一番美景呢?蘇澳鎮斗門村一戶村民的做法值得學習。
張心祥一家人都在外生活,但為了圓90多歲老母親的一個心愿,他回斗門村建新房。“老人家保守,堅持要在自己家的土地上蓋房子。”張心祥說,由于未經審批,屬于違章建筑,建了一層后就被拆除了。
這塊土地近900平方米,張心祥覺得要重新利用,于是決定種上果樹和綠植。
記者看到,近900平方米的空地一邊種上芒果、荔枝、梨樹等。在另一邊,則種上高低不一的棕櫚樹、樟樹,一旁還有玫瑰花。“種下果樹以后就有水果吃了,種上植物和花苗,就變成小花園了。”張心祥說,這些果樹苗木花了近2萬元。
而對于拆除違建,張心祥表示理解和支持。“平潭現在在大發展,我們也要多支持,不然永遠原地踏步,就過不上新生活。”張心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