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廣告貼得緊,李寶玉阿姨每次都鏟得很細心
陳淑群(右)和李寶玉(左)將寫滿小電話的電線桿刷白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寫滿電話的電線桿,刷白;貼在墻上的小廣告,鏟掉。每周,在東美社區里,都會看到10位60歲上下的阿姨在各個角落和“牛皮癬”作戰。她們不是專業除癬工人,而是社區里的熱心居民。投入滅癬戰斗,已經足足20年了。
雖然社區每次都象征性地給每人補貼40元,但是,社區工作人員說,她們的家境都不錯,做這些是自愿的。既然不圖錢,那阿姨們為什么干這種體力活,而且堅持這么多年呢?她們憨厚地笑了:“就是看著不舒服唄,好好的墻一貼,太難看了。”
一分鐘只能鏟掉2張小廣告
“‘牛皮癬’太多了,到處都是,一天下來都鏟不完。”昨天,50多歲的李寶玉和陳淑群兩位阿姨,一大早就推著盛滿涂料的小推車,沿著東美社區的小街巷,邊走邊涂掉“牛皮癬”,涂不掉的還得拿鏟子鏟。早上8點到傍晚6點,一天下來,她們清理了東美路、淮秀路、美桐街3條路。
上午10點多,兩位阿姨在美桐街路口,看到店面走廊地板和電線桿上,涂了許多辦證號碼,黑乎乎的一大片。她們拿著漆刷開工,一會兒就將一人多高的電線桿涂成粉白,將所有的小號碼全部蓋掉。
“寫上去的,只要用涂料就能消滅,而張貼上去的比較麻煩,經常是鏟也鏟不掉。”對著墻上的“牛皮癬”,李阿姨反復用力鏟著,一分鐘過去,才鏟掉兩張。
昨天出動,只是她們20年來的一個縮影。跟她們一樣,社區里共有10位阿姨熱衷于清理“牛皮癬”。
初衷很簡單 就是討厭“牛皮癬”
這種繁瑣的體力活,一干就是這么久,為什么呢?說起初衷,阿姨們笑了:“好好的墻壁,被牛皮癬一貼,就太難看了。”
李寶玉出生在東美社區,一輩子都生活在這里,看著社區里到處被張貼“牛皮癬”,實在不忍心。“20年前還比較少,沒現在這么密集。”當時,村委會每個月都會組織大家清除一次,除癬隊的10位阿姨每次都會參加。后來,看“牛皮癬”除之不盡,她們也就堅持了下來,每周出動一次,“就當出來走動走動,鍛煉下身體”。
而居委會知道她們辛苦,每次會給每個人40元補貼。社區工作人員許先生說:“她們的家境其實都不錯,這些錢不多,只是看她們熱心社區環境,多少意思一下。”
制止亂張貼 曾遭人威脅
除了這么久“牛皮癬”,李寶玉感慨良多。“我們白天除,他們就晚上出來貼;我們晚上除,他們就凌晨再冒出來。”張貼“牛皮癬”的人,都是游兵散將,打的是游擊戰,通常是剛刷干凈的墻,第二天又被貼得滿滿的。
曾有幾次,她們正在清除,有一些中年婦女就直接在她們身旁張貼。她們沖上前,揪住其中幾個人,想拿走對方手中的小廣告。可是,對方比她們年輕,不僅不交,還威脅要打人。
此后,每次見到貼“牛皮癬”的人,李寶玉就跑去告訴社區工作人員,讓派出所、執法局處理。
阿姨們的熱心 深得厝邊贊許
提起這支除癬隊,社區里不少人都豎起大拇指。在東美路做生意的林先生說,他經常看到阿姨們干活,自己都覺得辛苦,可阿姨們很耐心,都是清得干干凈凈才走。
租住在李寶玉阿姨家的林先生說,他很早就知道李阿姨在社區幫忙清除“牛皮癬”,覺得很贊。但他認為,李阿姨能這么做很正常,因為生活中的她就是這樣一個熱心人。平時,李阿姨經常借東西給他,還幫他帶大了女兒,讓他很感激。
而且,李阿姨一家都很支持她這么做,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好。“一來電話就出門,到了很晚才回家。”她的丈夫說,“家里地里,她做了一輩子衛生,愛干凈。”而她的小孫女笑著告訴記者:“有時,我跟奶奶去公園,奶奶都忍不住要去擦墻壁上的黑印章。”(本網記者 林繼學 楊梅香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