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綠豆餅的鐵盆上污跡斑斑
海峽都市報—海都網訊 一家綠豆餅黑作坊藏身南安市洪瀨鎮壩田村,現場不見一粒綠豆,也沒有食品衛生許可證與食品生產許可證。更有甚者,昨日下午,南安市質監局和洪瀨工商所的執法人員在現場查處時發現,該作坊生產的綠豆餅穿著“閩興食品”、“潘氏”和“正茂發”3件“馬甲”銷往市場。因偽造廠名和廠址,這家綠豆餅作坊被查封。
同日,在晉江市安海鎮黃墩村,工商和質監等部門查獲了兩家違規使用添加劑的黑作坊——每天用焦亞硫化鈉浸泡數百斤黑木耳,銷往當地的菜市場,經營者均說不清“添加劑的用量如何控制”。
如果您發現身邊有生產有害食品的黑作坊,發現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歡迎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報料,我們將協同有關部門調查。一經核實,將給予獎勵,并為您保密。
案例1
為節省成本
黃豆替代綠豆
昨日上午,一匿名先生致電海都熱線通968111稱,在洪瀨鎮壩田村有一家綠豆餅黑作坊,生產環境很臟。之后,記者找個借口,來到這家作坊。
黑作坊位于一棟民宅的1樓,面積大約有100平方米。作坊的地板上,放著3個大塑料盆,盛著黃色的黏稠液體,蒼蠅在上面飛舞;旁邊的桌上,擺滿了一塊塊做好的綠豆餅半成品。六七名工人圍在一邊,正赤著手在制作綠豆餅,沒有一名員工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作坊里堆滿了一袋袋的黃豆和面粉,但沒有一粒綠豆。
作坊老板黃某說,現在物價比較高,黃豆3元一斤,綠豆要5元多一斤,只好以黃豆來充綠豆,“綠豆餅的原料里是沒有綠豆的,否則大家都要喝西北風。至于價格,我們還是可以商量的”。
記者以需要征求老板意見為由離開,黃某送了一盒綠豆餅給記者作樣品。記者發現,綠豆餅盒子上標簽為“閩興食品”,既沒有廠址,也沒有生產日期。
據附近的居民黃先生說,這家作坊一共有10多名工人。他曾經好幾次在該作坊看到,工人們將豆子放在鍋內煮軟,然后添加果綠色的食用著色劑,讓豆餡的顏色發綠,看上去更像綠豆餡,再將煮軟的豆子粉碎、加糖、壓實、烘烤,最終做成“美味”的綠豆餅。黃先生說,這家作坊的生意還不錯,每天有上千斤銷往洪瀨一帶,也有周邊的人在辦喜事或過節時上門來買。
偽造廠名和廠址
黑作坊被查封
昨日下午,執法人員調查發現,這家作坊于2008年1月取得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但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衛生許可證。在現場,執法人員查獲了大批名為“正茂發綠豆冰餅”(廠址為泉州福山加工廠)、“潘氏綠豆冰餅”(廠址為南安市樂峰鎮)和“閩興食品”(沒有廠址)的標簽。同時,作坊里還有一些包裝好的綠豆餅,用的就是“閩興食品”的標簽,上面一律沒有生產日期。
執法人員稱,這些標簽上的廠名和廠址都是偽造的。
在行動中,執法人員沒有發現果綠色食用著色劑,但發現了香蕉香精和香蕉油香精兩種食品添加劑。對是否“使用果綠色食用著色劑”一事,現場的老板娘和工人都予以否認。
執法人員當場封存了作坊里100多斤的半成品,并扣押了20多斤的綠豆餅,以便作進一步的調查,“綠豆餅如果沒有使用綠豆作原料,就涉嫌欺詐消費者”。
案例2
濫用添加劑泡木耳
晉江兩黑作坊被查
每天用焦亞硫化鈉浸泡數百斤黑木耳,銷往晉江安海的黃墩菜市場。昨日,晉江工商和質監等部門聯手,在安海查獲了兩家黑作坊。
這兩家無證黑作坊位于晉江安海黃墩村,相距不遠。在一家黑作坊內,老板娘郭某娟承認,她們每天用少量的焦亞硫化鈉浸泡黑木耳,且每天在黃墩菜市場可銷售二三百斤。執法人員介紹,焦亞硫化鈉是一種食品添加劑,起到防腐作用,但對使用量有嚴格的控制,一旦過量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對于具體用量,郭某娟無法說明。郭某娟因無證經營,被工商人員責令停業,接受調查處理。
另一家黑作坊,是湖北人郭某梅經營的,同樣是浸泡黑木耳的。這里陰暗潮濕,地上臟水橫流,冰箱銹跡斑斑,地上則堆滿了浸泡黑木耳的塑料桶,不少木耳發霉,發出惡臭。郭某梅也承認使用焦亞硫化鈉浸泡黑木耳,每天銷往黃墩菜市場三四百斤。但對于用量如何控制,她根本不知道。
“你們要錢就直接說啊,我不偷不搶的,木耳又沒有農藥殘留,為啥不能浸泡?”郭某梅同樣無證經營且現場衛生環境極差,工商人員責令其停業。不料,郭某梅立即暴跳如雷,雙手叉腰,對著執法人員開始謾罵。(本網記者 俞志村 謝向明 林小明 譚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