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圖
南平市區濱江北路水東大橋至紙廠鐵路橋路段“白改黑”工程已于9月30日開工建設,預計將于2017年1月26日前竣工。
“水東大橋引橋旁邊有一段路凹陷出一個曲面,車子開過的時候車尾起飄,坐在后排的乘客不小心就會傷到頭。”每天在濱江北路來往的23路公交車司機黃師傅說起這段路,感觸頗深。
記者在現場看到,濱江北路水東大橋引橋附近的路段損壞嚴重,公路路面存在裂縫、坑洞、錯臺、凹陷、雨水井沉陷和雨水口破壞的情況。其中比較嚴重的是路面錯臺現象,這段路的錯臺高度在1至5厘米之間,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市公用事業局市政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該路段屬于老路,建設水東大橋引橋時,由于地下水道整改,造成現在路面錯臺、凹陷。這次道路改建,原先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將改造成瀝青混凝土路面,可以起到減震、降噪、吸塵,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另外,該路段“白改黑“后,連接水東大橋和紙廠鐵路橋兩端既有的瀝青混凝土路,濱江路建溪大橋至迎賓橋路段,全部實現路面“黑化”。
“到了下雨天,人行道上坑坑洼洼,積水很多。”該路段的環衛人員說。步行該路段后,記者發現沿線人行道上鋪設的釉面磚缺損、破裂、凹陷的情況普遍,而地磚缺失、裸露出泥土地面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再加上釉面磚吸水率低,是路面積水的原因所在。
市政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路面“白改黑”之外,該項改造工程還包括人行道改建、地下水道更新、供水管網改造、路燈替換等。
其中,在人行道改造部分,為響應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提升路面的滲、蓄、用能力,原先的釉面磚將替換為透水磚,這也是我市在城市建設中首次大規模使用透水磚,雨水可以滲入透水磚,并進入土壤,改善土壤濕度,既可以避免積水又可以減少因土壤水缺失而導致地面下沉的情況。
而沿線的地下水道也將更新為雨污分流的下水管網,“污水單獨處理,雨水則通過雨水管直接排向河道,”排水機制從“合流”到“分流”,將有效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改善城市水環境。
另外,沿線近百盞的高壓鈉燈路燈將替換為LED燈。
據悉,在施工期間,該路段采取半幅路面封閉的交通管制,必要時采取單向通行,除批準外,大型貨車禁止通行。(楊希希 余昕恬 張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