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鼎市赤溪村長安新街上,返鄉創業大學生杜贏的茶企門店里“中國扶貧第一村大學生創業示范點”的牌匾格外顯眼。“我很慶幸趕上這個時代,雖然創業初期資金、技術、銷路等方面困難重重,但是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很支持,不僅給我提供貼息貸款,還免費給我做創業培訓。”杜贏說。
杜贏是寧德市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2013年初,市委書記廖小軍在“四下基層,四解四促”活動中敏銳地發現,高校畢業生創業面臨著資金籌措難、技術推廣難、土地流轉難、招收勞力難等難題,決定把鼓勵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作為全市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大局中的一項重點工作,作為民生領域改革、做好群眾就業工作、推動地區扶貧開發的一個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以“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弱鳥先飛”的趕超意識,率先在全省為高校畢業生量身定制一系列含“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積極鼓勵、全力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像關心自己子女就業一樣關心大學生創業”。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全市各級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市縣兩級分別建立了扶持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由組織部長任組長,適時召開聯席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問題。121名市縣兩級黨政領導、10家市重點民營企業和11個市級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分別與創業高校畢業生掛鉤結對,同時在創業成功者與初創人員間搭建聯系橋梁,深入開展“結對子”活動。
市委、市政府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把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納入人才隊伍進行管理,建立和實時更新涵蓋創業項目、規模、效益等信息的臺賬,做到有人管理、有人跟蹤、有人服務。相關責任單位每年都新制定2至3條扶持措施,確保扶持政策持續連貫。
資金短缺是大學生創業路上的“攔路虎”。 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寧德市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全市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000萬元,作為扶持啟動資金。凡通過評審的可獲補助3至10萬元,對列入省級扶持的,市、縣給予配套補助;對首次創業的,給予2000元至5000元開業補助;對入駐創業園和獲得省、市啟動資金扶持的,給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未入駐的給予每月最高500元的場租補助。另一方面,市財政安排200萬元擔保資金,縣級相應安排50至100萬元擔保資金,用于配發小額貸款。2015年,在落實上述資金幫扶政策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本級失業保險基金和就業專項資金各2000萬元作為高校畢業生創業貸款擔保基金,授信貸款總額度2億元,最高可獲得200萬元貨款扶持。
除了資金“瓶頸”,剛走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對創業項目評估不準、難以融入市場等難題。寧德市通過整合資源平臺,將創業項目推介與發揮資源優勢相結合,與高校畢業生專業特長相結合,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創業指導專家庫,每季度開展一次巡回輔導活動,開展精準幫扶。在全市建立了9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組織召開寧德市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聯合會成立暨創業大會,舉辦寧德市首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成果展。同時,市商務、科技、農業、國土等部門分別在電商創業、專利申請、精準扶貧、土地置換等方面給予創業高校畢業生優先支持,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相關部門實行統一培訓與分期分類分行業精準培訓相結合,針對創業高校畢業生具體項目實行項目化辦班。
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動下,經過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寧德市鋪設了一條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快車道”。據統計,全市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從2013年的634人增至1742人,創業項目從516個增至1410個,帶動就業人數從1657人增至12554人,涉及行業從最初的傳統農林漁業擴大到電子商務、建筑裝飾、旅游開發、動漫制作等20多個行業,產生了一舉多贏的良好效益。(記者 陳小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福州:構建人工智能教育研學新生態2025-05-2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