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走進龍巖”活動在龍巖人民會堂成功舉辦。主講嘉賓、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在結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偉大復興》演講后,抽空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圖為韓毓海教授接受采訪
記者:您今天演講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偉大復興”,請問基于什么原因您選擇了這樣一個主題,對龍巖發展具有哪些現實的借鑒意義?
韓毓海: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們的偉大復興有什么意義呢?一個意義就在于,它使我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正確地分析世界與我們自己,同時用馬克思主義去戰勝各種錯誤的思想。
我們的復興是從中國革命開始的,把一盤散沙的中國強有力地組織起來,這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內容,組織人民群眾的基本方法,就是馬克思告訴我們的。因此,在龍巖講這個題目很有意義,因為閩西是我們黨最早開創的紅色根據地之一,是新中國的搖籃之一。
我到龍巖是來學習的。來到龍巖,除了優美的生態環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外,干部群眾根植于工作生活中的革命傳統更是讓我感到震撼。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從傳統中挖掘力量,把群眾裝在心里,多搞調查研究,堅持問計于民,真正在歷史中、在群眾中找到發展的正確辦法。
韓毓海教授發表演講
記者: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對于您的課題研究有哪些推動作用?
韓毓海:馬克思主要是經濟學家,他把人類社會、人類行為理解為生產活動,我研究歷史問題,采用經濟學方法。我們今天用的很多詞語: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生產力、意識形態等等,都是通過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傳播進入中國的,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框架。由于時代原因,他的一些觀點放到今天來看不一定正確,但他提供的方法和框架,好比建筑的鋼筋和龍骨,讓學術研究有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您在演講中提到“閩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搖籃”,您如何解讀這句話?
韓毓海:1929年底,著名的古田會議在上杭古田召開。古田會議的重大意義,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原則——更準確地說,是以巴黎公社的原則去組織和建立紅軍,這主要體現為兩點:第一,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于紅軍的領導,這就是在思想上建軍,或者說,建立一支有思想的軍隊;第二,就是群眾路線,使軍隊和人民融為一體,形成魚水關系。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人民才空前地組織起來,建立了人民的軍隊、人民的國家、人民的基層組織,所以,今天我們在這里談馬克思主義,這不是說空話。在龍巖這個地方,更會感到,馬克思主義不是空談。(記者 黃俊 實習生 林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