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以來,龍巖中心城市樓市回暖明顯。據市住建局統計平臺統計,今年1—4月份銷售商品房39.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75%,銷售商品住房35.84萬平方米(3449套),同比增長76.29%。其中四月份單月的銷售出現2014年以來最高紀錄,商品房達17.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7.49%,商品住房達15.63萬平方米(1455套),同比增長262.84%。5月份繼續保持強勁勢頭,至15日止,已實現銷售商品房13.07萬平方米,住宅10.95萬平方米(1010套)。
樓市回暖的現象表明,3月底以來,中央和省、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樓市新政“組合拳”效果已逐步顯現,特別是中央連續出臺的包括降準、降息、降低二套房首付,提高公積金貸款上限等,都是具有較高“含金量”的實打實的惠民政策,對于普通老百姓的購房需求來說是有力的支撐。預計6月后,中心城市的住宅市場仍將顯現旺銷勢頭,樓市總體情況向好。
但是,由于中心城市商品房庫存量偏大,房地產企業去庫存壓力仍然很大。據統計,至4月底,中心城區仍庫存有商品房360.86萬平方米,庫存商品住房172.09萬平方米(15025套)。而在3月底統計時,這兩個數據分別是332.28萬平方米和149.46萬平方米。也就是說,雖然4月份單月銷量實現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銷售商品房17.75萬平方米,商品住房15.63萬平方米),但單月新批準預售與銷售相抵,仍凈增加庫存商品房28.58萬平方米、商品住房22.63萬平方米,庫存量不降反增。更為嚴重的是庫存結構失衡,在庫存的360.86萬平方米的商品房中,住宅僅有172.09萬平方米,其他商場、商店、寫字樓、車庫、車位等占了208.77萬平方米,而庫存的這些商業面積中,車庫、車位又占了多數,普通商場、商店等商業地產基本賣不動。
因此,可以這樣說,當前中心城市樓市存在最大的問題不在住宅而在于包括“城市綜合體”在內的商業地產。而商業地產“供過于求”的主要原因是前幾年規劃建設的體量、數量過大,與龍巖當地的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規模嚴重脫節。同時,同質化現象嚴重,所建的“綜合體”大多是商場、超市、酒店、寫字樓等,缺乏地方特色。加上電商等新型商業模式的強烈沖擊,傳統商業難以為繼,對商業地產的需求自然大為減少。上述問題,已引起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深入企業和市場調研,力求結合龍巖中心城市市場實際,研究具體貫徹中央六部委和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新政,出臺中心城市具體的實施細則。詳細方案最近有望出臺。(通訊員 林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