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4日訊 去年8月,梁建勇從莆田調任龍巖市委書記,主政閩西老區。半年時間過去,對于龍巖市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引用《滕王閣序》中的“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來形容。憑借著豐富優質的自然資源,龍巖度過了一段黃金時期,但未來,面對新常態,資源型城市將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龍巖如何發展?昨日下午,在福建代表團駐地,梁建勇代表接受了海都特派記者的專訪,暢聊思路。
全國人大代表梁建勇(左)接受海都特派記者練仁福專訪
談機遇:面對挑戰,龍巖提出“東張西望”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確定并主持的‘新古田會議’,去年勝利召開,這對龍巖市民來說是‘難得舉城作一慶’的喜悅,同樣也為龍巖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梁建勇說,“新古田會議”正不斷釋放“后續效應”,為龍巖實現突圍突破、彎道超車帶來良機。
他說,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支持蘇區老區的發展,中央的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大;“新古田會議”意義重大,有“道法一紅線,治軍兩古田”之說,一系列軍民融合項目有望落地;此外,龍巖的紅色旅游產業,同樣因為這場會議得到了快速發展。
“牢牢把握機遇,在發展戰略上,龍巖提出‘東張西望’。”梁建勇解釋說,“東張”就是要向沿海去走,打通出海口,把沿海和山區連起來,解決區域斷崖問題,對接廈門等沿海城市。“西望”,就是往西加強與贛南等地的對接,全力拓展蘇區政策的新空間,構建贛南、閩西原中央蘇區核心圈,形成政策的有機體。
聊城建:要有“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
對于新常態下的傳統產業升級之道,龍巖市委開出的方子是“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對于這一形象比喻,梁建勇闡釋說,所謂“有中生新”,就是改造提升現有的傳統產業,要一手拿望遠鏡,研究該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走勢,讓傳統產業這棵“老樹”,在轉型升級中生發出更多喜人的“新枝”。“無中生有”就是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一手拿放大鏡,放大資源優勢和稟賦優勢,找到新增長點。
而對于城市建設,梁建勇給出了“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這九個字。他說,“現代骨”是城市的框架,就是宜居宜業,富有個性的城市;“傳統魂”,則強調城市要留住根,記得住鄉愁,城市建筑要有閩西客家的DNA;“自然衣”就是生態,要山清水秀、清風明月,綠色發展,共同構成城市建設的理想境界。
話生態:“既要產業優,也要生態美”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是龍巖的一張名片,也是福建生態省建設的一面旗幟。“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梁建勇說,過去幾年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獲得了很多資金與項目支持,實現了守住林、固住沙的目標。“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未來的重點應該是推動建立長效機制。他說,龍巖將推動發展林下經濟、設施農業,通過楊梅、板栗、金線蓮、食用菌等產業的發展,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就生態保護生態是行不通的,我們既要GDP,也要好空氣;既要產業優,也要生態美。”
龍巖是三條江——汀江、九龍江、閩江的源頭。日前,我省出臺了生態補償辦法。對此,梁建勇表示,目前稍顯遺憾的是,汀江水流到廣東,跨省份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他將利用全國兩會平臺,建議出臺跨省份的生態補償機制。(海都特派記者 練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