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年關,新羅各大鄉村,百姓的年貨準備工作“漸入佳境”,濃濃的年味散發開來。
在萬安,百姓制作風鴨已有百年歷史。當地村民楊秀蘭介紹,每年一過冬至,家家戶戶就開始選用以稻谷為主飼料的良種番鴨為原料,經山泉水浸透后,采用傳統工藝和科學配方,適時精制加工,制成色澤金赤潤亮、味美香醇的萬安風鴨,作為特產年貨。
在小池,特色的年貨為咸鴨蛋。村民賴蘭芳女士告訴記者,咸鴨蛋,蛋黃呈橘紅色,沙瓤溢油。它是將黃土、草木灰、米酒、精鹽加水和成漿糊狀,涂在鴨蛋外殼,再抹一層草木灰,放入瓷壇內用泥密封,腌制40-45天制作而成。空殼餅,作為適中的特色年貨之一,又被當地人稱為“麻餅”。大概是因為其中常會用到芝麻,每逢春節或是結婚、壽誕、生子等喜慶的日子,當地人家常以此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
在新羅鄉間,常見的年貨還有臘腸。它是以豬肉為原料,經切碎或鉸碎成丁,用食鹽、硝酸鹽(防腐)、白糖、曲酒、醬油等料腌制后,充填入用豬大腸制成的天然腸衣中,經晾曬、風干或烘烤等工藝而制成的一類生干腸制品。而以豬肉為原料,加以醬菜烹飪制作而成的醬豬肉也是新羅鄉村里常見的年貨。在蘇坂,一種以優質稻米為原料制作而成,米味香濃,色白質韌,口感爽滑,一煮即熟,經久不糊,潤滑可口有嚼勁有彈性的米粉,是當地節俗待客的主食之一。
小池咸鴨蛋
萬安紅曲酒
萬安風鴨
大池花生
臘腸
醬豬肉
蘇坂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