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累計入駐企業超3.3萬家,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剛出來的新產品,怎么推?如何找到供應鏈上下游的伙伴?拿著PE100RC塑料管道新產品端詳著,福建恒杰塑業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層們卻犯了愁。
“我們急需召開一個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推介和新產品推廣會。”翻閱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網頁,恒杰塑業行政部經理林海英撥通了當地工信部門的電話。
不久后,在省、市、縣各級工信部門的支持和協助下,一場“塑料管道產業供需對接活動”在福州舉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包括建設業主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相關工業企業等80余人參加。
“在這場供需對接會上,我們與3家建設單位建立了‘設計—生產—施工’全鏈條合作。當天,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還推動PE100RC塑料管道新產品在3個省級重點工程落地應用。”林海英說。
這是近期,在2025年福建省落實服務企業“四通四到”機制促進高質量發展賦能活動上,林海英分享的故事。
恒杰塑業的問題,也是不少制造企業的痛點:在制造業分工高度復雜的今天,企業之間的合作,僅通過“熟人社會”圈子太窄。如何打通“陌生人社會”,跨越地區和行業,使供需雙方需求透明、能力透明?
針對我省“工業產品、原材料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早在2022年9月,在省政府的指導下,由省工信廳牽頭建設的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以下簡稱“供需對接平臺”)上線,打造集特色企業展覽、優勢工業產品展示、產業鏈視圖指引、供需信息智能匹配以及投融資、數字化、法律、政策、人才培訓、管理咨詢、技術與質量等于一體的綜合性供需對接平臺。
得益于此,工業企業有了基本的“信息庫”。
一方面,搭建“9+1”市級地區館,建設“節能館”“三新館”“三首一新館”“四鏈融合”等8個主題鮮明特色館以及專精特新、龍頭企業等企業名錄專區;另一方面,圍繞縣域重點產業鏈,打造德化白瓷、武平新型顯示、長汀稀土深加工、長樂紡織等15個縣域重點產業鏈館,梳理紡織鞋服、氟化工、集成電路、冶金等18條產業鏈視圖,突顯鏈條重點節點企業信息。“我們還升級優化平臺PC端模塊及移動端服務功能,依托微信小程序、閩政通App等載體推廣應用,助力供需雙方‘指尖’對接。”福建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黃麗星說。
數據顯示,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已累計入駐企業超3.3萬家,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如果說,信息庫是用數字化標簽為中小制造企業生產能力畫像,那么,供需對接平臺的核心,則是將他們組織起來,共同開拓市場、積累信用、推動創新、全面轉型,打造工業產品匹配對接新載體。
供需對接平臺具有自主選擇匹配和智能檢索匹配功能,為企業產品、需求發布增加自定義關鍵詞設置,提高供需信息匹配精準度。目前,平臺入駐企業發布產品超2.1萬個,訪問量超150萬次,企業產品被查看量超300萬次,企業聯系方式被獲取量超6.3萬次。
按照“線上供需信息匹配,線下活動對接”運營思路,我省還圍繞重點產業鏈、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常態化開展線下供需對接活動,出臺平臺供需對接活動獎勵政策,按照活動成效和規模,給予每場最高30萬元獎勵。
三明市天策環保竹藝有限公司是實打實的受益者。今年,這家竹制品制造企業生產訂單增加,本是一件高興的事兒,但“成長的煩惱”隨之而來——如何確保原料供應充足?如何找到布竹坯板方面的合作供應商?
2025年5月,上述公司負責人蔣振戎在當地工信部門引導下入駐了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在平臺發布相關需求后,智能匹配了三明市屹泰竹業等企業并進行初步電話溝通,一天便完成尋源對接。
供需匹配僅是第一步,如何保障首次合作訂單的安全性?同月,尤溪縣工信部門組織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引領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供需活動,邀請天策環保竹藝、屹泰竹業等有對接意向的企業開展現場交流,雙方達成合作意向,意向金額達2600萬元。
目前,各級工信部門、龍頭企業及行業商協會累計舉辦供需對接活動超200場,促成產銷對接1600余單,達成意向金額超9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還結合“兩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重點工作,搭建“以舊換新”“設備更新”“智改數轉”等專欄專區。其中,“智改數轉”專欄融入智能化、數字化等要素資源,打造數字化測評診斷工具,累計為企業數字化診斷超6700次。
“我們還上線‘紡織鞋服新產品’‘電子信息新產品’‘適老化新產品’等申報專區,助力各類新產品通過線上完成申報,促進企業品牌建設及新產品應用推廣。”黃麗星說。(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