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象嶼綜合保稅區內廈門港務物流保稅有限公司6504瓶金門高粱酒在全程未出倉庫、不需進出綜合保稅區卡口的情況下,實現了在庫辦結海關手續,完成“保稅貨物”到“非保稅貨物”狀態“一鍵切換”。這也是我省首票“區內直轉”業務。
“區內直轉”業務是指對綜合保稅區內實施分類監管的非保稅貨物申報轉為保稅倉儲貨物,或保稅倉儲貨物辦結海關手續后申請以分類監管方式繼續在區內存儲的,允許完成報關手續后,直接核增核減海關賬冊,不要求實貨進出卡口的管理模式。
“改革措施實施之前,將保稅倉儲貨物轉為非保稅貨物,需要將貨物裝車離開綜合保稅區,再通過卡口進入,卸到企業非保稅倉庫,才能轉為非保稅貨物在區內繼續存放。”廈門港務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經理王藝濤介紹,“通過‘區內直轉’,公司在倉儲費、運輸裝卸費、貨物損耗等方面都能節省大量成本,光是車輛物流費用,一年就可為我公司節省近百萬元,同時還省去了大量的貨物裝卸時間。”
“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是海關總署推廣的自貿監管創新措施之一,可幫助企業充分利用綜合保稅區內的倉儲用地。廈門海關則根據總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聯合廈門自貿委面向區內企業進行需求調研和政策推廣,對綜保區輔助管理系統進行配套升級改造,推動該項改革措施在象嶼綜合保稅區落地。海關在企業倉庫內設立的“待檢區”開展擬轉換性質貨物的監管,應用智慧海關監管模式,通過數據“跑路”替代貨物“跑腿”,貨物不用實際進出卡口,可有效節省貨物在“保稅”與“非保稅”之間進行狀態轉換的費用和時間成本。(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 通訊員 王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三明泰寧:林下“掘金”唱響新山歌2025-07-0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