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直通網絡平臺,日常生活遭遇“全民目擊”--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
不論是在餐廳吃飯還是在健身房鍛煉,你的一舉一動隨時可能被屏幕前的一雙雙眼睛圍觀。這不是電影《楚門的世界》里的故事,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近日,自媒體平臺上一篇關于公共空間網絡直播的文章,把網絡直播與個人隱私的矛盾推至風口浪尖。健身房中女顧客的形體動作在攝像頭下一覽無遺,餐廳里就餐的男女因動作親密被指指點點……當公共空間遭遇“全民目擊”,居民的個人隱私誰來保護?
攝像頭直通網絡平臺,日常生活被直播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直播平臺都提供攝像頭直播服務,內容涵蓋街景、旅游景區、生態農業等領域。記者點開一家網站中地址顯示為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江漢三路52號的直播畫面,攝像頭正對的飯館、副食品商店等九家商鋪一字排開,行人來往穿梭清晰可見。直播視頻分享時間為2017年9月14日,目前已有38.9萬的瀏覽量和1800多條評論。
“感覺有點可怕,每天從這兒路過,我的肖像、生活軌跡可以在網上輕易得到,要掌握某個人的行蹤太容易了。”家住附近的市民吳先生在被記者告知這里有一個24小時攝像頭正在網上直播后,表示無法接受。
據悉,此類直播平臺大多是基于智能攝像頭的用戶分享平臺,不少直播平臺同時銷售智能攝像頭。給原本為安全而設置的攝像頭增添直播功能,成為一些監控設備的賣點。
“借助直播平臺,廠商能搶占智能攝像頭市場份額,并增加直播平臺的點擊量和流量。對參與直播的商家而言,也有吸引客流、增加人氣的廣告效應。”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說。
“和主播特意進行表演的網絡直播不同,人在無意識下被拍下的畫面更真實,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人的‘窺私欲’。”一位網絡直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生產廠家可能存在以低廉的價格推銷攝像頭、靠與攝像頭相連的網絡平臺吸引流量的行為,“這樣就能把引來的流量導入其他商業產品中去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