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被騙了嗎 | 大學生做兼職也能遇上校園貸
【導讀】“唉,現在想想自己當時那么聽信騙子的話,真的太傻了!”本來只是想做兼職,卻遇上校園貸,和張達有同樣遭遇的學生不在少數。目前這起案件已有160余名學生受騙,涉案總金額高達數十萬元。警方介入調查。
“唉,現在想想自己當時那么聽信騙子的話,真的太傻了!”提起幾個月前的受騙經歷,在安徽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的大二男生張達(化名),至今還感到懊惱。
本來是在學校兼職代售手機卡,后來被要求用身份證在網絡購物平臺上按揭貸款購買iPhone,結果不僅沒拿到手機,連應得到的按揭款都無影無蹤。和他有同樣遭遇的學生不在少數。
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學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們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征途公司”)的企業騙了購機款,現在每個月都要為這家企業墊付數百元的按揭款。
據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開展代售移動卡的業務,受騙大學生來自省會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學生受騙,涉案總金額高達數十萬元。
“想多掙點零花錢,豐富一下生活”
張達平時課余喜歡運動,還在學生會擔任職務,校園生活安排比較豐富,但還是會抽出時間來做點兼職,用他自己的話說:“想多掙點零花錢,豐富一下生活。”
“1個月1000元的生活費,大部分用來在學校吃飯,余下的,朋友聚會時掏一點,缺衣服時買兩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這些錢顯然就不夠用了。”張達說,周圍不少同學都在外面兼職,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門。有人會點兒“才藝”,就去跆拳道館或者舞蹈社當個兼職老師,也有人去飯店、服裝店當店員。
張達大一時就在學校附近的小飯館當過勤雜工,按小時取酬,1小時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兒,賺的錢十分微薄。
今年3月,張達經人介紹,兼職代理了征途移動公司代銷手機卡的業務。
“這份兼職是一個同級同學介紹的,他說自己是校園代理,也去相關公司一家一家‘實地考察’過,最終推薦了征途。”張達說,自己遇上網上兼職代理的類似業務,會考慮是否存在風險,但熟人的介紹打消了他的疑慮。
公司讓張達在三四月開始招學生當“業務員”,開學時將新生帶到學校內的公司網點,向新生售賣電話卡,賣出一張卡,公司承諾會給張達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業務員”分成。
張達覺得,這份收入顯然比飯店勤雜工“高得多”,他也向身邊有經驗的同學咨詢過,手機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氣答應了下來。
“賣卡”莫名其妙變成了“刷單”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公司不僅沒有按時發放代理費,還向張達提出了新要求。
征途公司的校園經理孫某要求張達用身份證在一家名叫“分期樂”的網絡購物平臺上,通過按揭貸款購買一部iPhone。
“你們很多同學都在做這個,沒什么問題,要是做的話,錢肯定按時給你們,不做的話,代理電話卡的工資可能就沒有協議上給得那么多。”據張達回憶,當時孫經理是這么“勸說”他的。
身邊也有同學選擇不“刷單”,但張達覺得那樣錢就會拿得少,還是沒有“放棄”。而當初向他推薦工作的同學說了一句“我都在這家公司做了好幾個月了,絕對沒問題”,更是給他打了一針“強心劑”。
據張達回憶,孫經理當時表示,征途移動公司與“分期樂”有合作關系,這只是簡單的“刷單”行為,不用他承擔費用,并承諾公司每個月會在還款日前將錢打給他,還保證這是極其“安全”的行為,沒有風險。
在孫某的極力勸說下,張達零首付分12期按揭購買了一部總價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還貸549.92元。
而張達向對方提出的“為什么錢不能一次性給我們”的疑問,公司沒有回應。
征途公司正常還了兩個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發”了。
“手機剛寄到學校就被孫經理拿走了。”張達說,公司從5月開始就拖欠費用,并讓他先行墊款,理由是“公司資金周轉不開”。
考慮到違約金和個人信用,張達不得不自行墊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張達突然聯系不上征途移動的員工了。
“之前孫經理每隔一段時間給我們代理開一次會,自從在‘分期樂’買了手機后,他基本就沒影了。”
校園經理孫某稱自己已離職,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電話始終無法接通。面對剩下的4949元未還按揭款,張達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