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戰場難舍
8月初,多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車。事實上,今年初北京市交委等部門就已多次約談過小蜜電動單車、電斑馬等企業,要求其停止在北京市的車輛投放和運營。
但是,約談的效力對有些企業有用,對有些企業似乎作用不大。小蜜、7號電單車等企業在不久之后又偷偷地在北京市場上投放了車輛。
為了加強對共享電動車的管理,多個城市陸續下發“審判書”。其中,北京市在9月15日出臺了《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意見指出,綜合考慮騎行安全和停放秩序、道路通行條件、充換電配套設施安全等因素和公共服務等特性,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
也就是說,北京在相應規定上明確了對共享電動車的態度。按理說,指導意見雖是試行,但依舊具有較高的約束效力,可事實上,北京街頭仍然有多家共享電動車企業在運營。
近日,懂懂筆記在北京市朝陽區和海淀區多個人流量較大的地區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在不少道路旁邊仍然有7號電單車、芒果、小蜜等共享電動車停放。在中關村一橋附近,一些零散的7號電單車靜默地站在路邊,在國家會議中心以及鳥巢水立方周圍,可以看到數十輛共享單車中間也夾雜著幾輛7號電單車。
而其他共享電動車品牌,比如芒果、小蜜等,街上車輛的數量遠不如7號電單車多。在懂懂筆記走訪的幾個地區,基本很少在短距離內看到超過2輛上述品牌的電單車出現在路旁。
通過體驗多個共享電動車的APP后懂懂筆記發現,7號電單車的主要市場集中在北四環及其以北的區域,也有車輛被用戶騎到其他地區的個例,車輛的數量較多;而芒果電單車則是在全市范圍內運營,同一區域內可用車輛數量較少。
在“審判書”下達之后,《新京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共享電動車企業并未收到有關部門的文件,仍在正常運營。對此,有業內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這些企業目前仍在觀望,都不愿意舍棄早先已經進入的市場。
撤離:前路渺茫
實際上,不只是北京對共享電動車“say no”,今年年初以來,陸續有深圳、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叫停了共享電動車,但各地的執行力度有所不同。
杭州在今年4月制定了《杭州市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范發展指導意見(試行)》,明確規定杭州暫時禁止發展互聯網電動自行車。今年5月,上海也公開叫停,并對正在運營的6萬輛電動自行車進行相應處理。但此前一個多月,懂懂筆記在杭州、上海的一些街道上,仍然看到有不少的共享電動車存在。
或許是看到各平臺“無動于衷”,日前杭州對共享電動車采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相關管理部門約談了仍在市區運營的云騎天下、云馬出行、小良出行、GOGO、騎電單車等5家共享電動車企業,提出了“清退”要求。
包括要求這些企業停止運營共享電動車,在限定時間內對車輛進行清理并暫時退出杭州市場。對逾期不清理且及未退出的,杭州交管部門將開展專項整治。
可以看出,各地在相應的指導意見或建議出臺后,大多都出現過落實滯后、企業僥幸觀望的情況。不過,各城市有關部門對共享電動車的態度十分明確,管理力度也都在加強。
共享電動車在各個一線城市,甚至一些二線城市都已經受到了政策的限制。云馬出行CEO邱懿武對懂懂筆記表示,目前各城市出臺的政策,對共享電動車企業會形成很大的打擊。
針對共享電動車企業目前的運營狀態、政策影響以及未來發展等問題,懂懂筆記與多位共享電動車行業內人士交流后得出了兩個關鍵信息:“按兵不動”、“戰略轉移”。“按兵不動”就是上面提到的觀望狀態;“戰略轉移”則是有兩個層面,一是運營市場轉移,二是運營業務轉移。
首先,共享電動車企業可能面臨市場轉移。從北上深杭等地的政策來看,繼續留在這些市場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還有被清理的風險。校米出行CMO盧佟對懂懂筆記表示:“出行是剛需,用戶會選擇好用的交通工具,接下來共享電動車企業可能會在其他二三四線城市投放,畢竟這個生意是能賺錢的。”
現實的情況也是如此,最近有一批共享電動車先后出現在金華、長沙等城市。這就表明,已經有一部分共享電動車企業開始了“戰略轉移”。
其次,共享電動車有可能轉向特定業務、區域運營。懂懂筆記了解到,有一些共享電動車企業已經在開拓城市用戶以外的使用場景,比如高校校園、景區。邱懿武告訴懂懂筆記,云馬現在的業務已經與共享沒有多大關聯,其實從上線運營開始走的就不是共享電動車的套路,而是針對特定的區域運營,比如大景區。
校米目前的發展路徑,與云馬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盧佟也認為,to B的使用場景會有不錯的需求,而且收費也會比城市場景要高。他透露,校米目前正在跟幾個著名的景區洽談合作,做定向投放。
不過,“戰略轉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業內人士告訴懂懂筆記,目前有個別共享電動車企業為保守起見,只在二三四線城市做高校市場。但是,如此一來原本市場需求就不如共享單車的共享電動車會更難做到規模化,這就違背了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邏輯,更不用說盈利。
也有相關人士表示,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反過來可能也會促進這一行業的良性發展。因為指導意見主要針對“超標”問題,行業內的制造企業應該調整標準體系,改變超標的問題。同時對電動車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從規范駕駛、培養安全意識和廢舊電池處理等方面抓起,或許能夠讓更為合規、安全的電動自行車重新走進“共享”的大潮。
實際上,從共享單車的發展情況就能看出,一線城市始終是共享單車需求量、使用率最大的市場,三四線城市的單車使用情況就會遜色不少。而共享電動車因為速度、安全、電池污染等隱患,從“出生”就處處掣肘,這也是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和共享平臺都應該考慮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