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眾多吃蟹的餐廳在開湖前的日子里已生意盈門
從昔日爭相“傍”陽澄湖的名氣才能賣出螃蟹,到今年各自扯起大旗自立門戶與陽澄湖同臺競爭,今年的大閘蟹市場火藥味十足。
昨天一早,一年一度的陽澄湖開湖儀式在時緊時疏的秋雨中舉行。今年陽澄湖養蟹的湖區面積比往年縮小了將近一半,產量也有明顯下降,供應量在1200噸左右。不過產量少了還不是最大問題,與往年開湖相比,今年陽澄湖吸引的業內眼球似乎也少了一些。
洪澤湖提前開湖捕蟹
陽澄湖開湖儀式當天,很多合作商家都是剛從其他湖區的開湖儀式現場趕過來。不知是不是巧合,就在陽澄湖開湖的前一天,同處江蘇省的泗洪縣洪澤湖提前開湖捕蟹。當天晚上,已經有鄰近的食客吃上了通過電商快遞送上門的洪澤湖大閘蟹。也正因此,洪澤湖成為今年首個規模性開湖捕撈的大閘蟹湖區,在陽澄湖面前搶了個先。而在洪澤湖之前,一些小規模大閘蟹產區更是早早開湖賣起了自家品牌大閘蟹,像江蘇泰州的興化大閘蟹9月中旬就已開湖,而遼寧錦州的大閘蟹開湖更早。
也正是因為遭遇其他湖區大閘蟹的提前“截湖”,往年吃慣了“獨食”的陽澄湖開始面對來自周邊多個湖區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其他湖區大閘蟹從銷售的價格到渠道,再到營銷手法上都各顯神通。雖然從名氣來說,陽澄湖大閘蟹仍然傲視群雄,但“一家獨大”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
開湖當天,大批凌晨捕撈的陽澄湖大閘蟹已準備空運全國
在有魚米之鄉稱號的江蘇省,遍布著大量大大小小的湖泊,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哪個湖都產蟹。但最先有了品牌意識的陽澄湖憑借先發制人的品牌營銷成功地創出品牌,如今陽澄湖似乎成了大閘蟹的代名詞,仿佛不是產自陽澄湖的螃蟹都不能稱作大閘蟹似的。但很多其他湖區的蟹農對此很不服,據他們介紹,大閘蟹的名稱由來只是從當初人們捕蟹的一種方法演化來的——人們捕蟹的時候會利用蟹的趨光性,選在夜間在一些湖泊的港灣間設一些竹編的閘,在閘上放上燈火,吸引螃蟹爬上竹閘,久而久之就把這些湖蟹稱作了“大閘蟹”了。“所以‘大閘蟹’的稱謂與產地并無關聯。”很多地方的蟹農都向顧客這樣強調。
周邊蟹區從傍大牌到打品牌
對于比陽澄湖恰恰早一天開湖是不是有意“截湖”?面對北青報記者的詢問,洪澤湖所在地泗洪縣水產局的人士都不愿評價。但直言不諱的當地蟹農則是興高采烈,他們直言就是要“搶市場、造聲勢”。據了解,在今年與陽澄湖對壘的眾多大閘蟹中,洪澤湖是勢頭最猛的一個。當地蟹農郭徐向北青報記者坦言,他們就是“吃了名聲不夠大的虧”。
僅在江蘇當地,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湖泊適合生長大閘蟹,由于各地條件不同,大閘蟹也各具特色。很難說哪里的蟹更好,至少對于多數食客來說根本區分不出這種細微的差別。
“好水養好蟹,我們這兒的蟹品質一點都不差,缺的就是名氣!”洪澤湖區的蟹農郭徐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這里的水體每年能交換10次以上,頻繁的水體交換使得湖內水生植物繁茂,為大閘蟹提供的螺螄、貝類、魚蝦這類天然餌料有80多種,應該超過了陽澄湖。“所以我們這里的大閘蟹膏更肥、肉更香,而且蟹肉還有股甜味。要不怎么我們的大閘蟹出口量連續10多年都在江蘇排縣級第一呢!”他就對陽澄湖大閘蟹頗不服氣。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就因為品牌沒有陽澄湖響,無論是售價還是緊俏程度,他們的大閘蟹的含金量就是遠遠趕不上陽澄湖。這種反差對于其他知名度更低的湖蟹來說感受更深。這么多年來陽澄湖大閘蟹成就了品牌營銷的奇跡,將原本不值錢的湖蟹價格炒上了天,真正出自陽澄湖的大閘蟹永遠是供不應求。
幾年前,陽澄湖的品牌影響力,也逼迫一些周邊蟹區不得不爭相“傍大牌”。一時間,關于“洗澡蟹”、“過水蟹”的說法不斷,雖然陽澄湖官方對這種說法一直回避,但這在蟹農和蟹商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有其他蟹區的蟹農表示,往年會有些養殖戶在幼蟹時送到陽澄湖過個水養幾天再撈回來繼續養,“只要在那里養幾天就能說是陽澄湖的螃蟹了”。這來回一折騰,不算物流成本,光是幼蟹的損失也不少,但很多人還要這么干。即便這樣,自家螃蟹想去陽澄湖“洗個澡”也得找關系還得花錢才行。
更有甚者,即便跟陽澄湖搭不上半點關系,也堂而皇之地打出陽澄湖大閘蟹的名頭攬客,這也使得陽澄湖大閘蟹飽受假冒之苦。有一種說法,陽澄湖每年的大閘蟹產出量僅為幾千噸,但市場上打著陽澄湖名字賣出去的蟹怎么也得有幾萬噸。但事實是,這些十倍于真出產于陽澄湖的大閘蟹,恐怕很少有人能嘗得出自己吃的是不是正宗陽澄湖蟹。“同一片土地上的蟹能有多大差距真的很難說,關鍵在于牌子!”有蟹農這樣表示。
今年很多自立門戶蟹區的蟹農們都有過賣“洗澡蟹”的經歷。但他們解釋說這也是被逼的,“明明蟹都沒有什么差別,人家有牌子就能多賣好幾倍的價錢還供不應求。”很多蟹農都覺得,傍個牌子不算騙人,反正吃進肚子的東西都一樣就行了。但也正是這種經歷讓其他湖區的蟹農們越發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這也是今年各湖區開始自立品牌的重要原因,畢竟總是“傍大牌”也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