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勾畫了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藍圖,并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上周閉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亦表示,未來7年,要實現全會確定的財稅改革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須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從預算管理制度、稅收制度以及財政體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2014年即將到來,新一輪改革箭在弦上。在此間舉行的“財經戰略年會2013”上,諸多權威財稅專家深入剖析新一輪財稅改革路線圖,并表示既要對財稅改革充滿信心,也要充分認識到財稅改革的艱巨性。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重點
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被明確列入2014年財稅改革工作重點,未來改革方向如何?該如何推進?
樓繼偉明確表示,2014年在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要深入推進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同時,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
對此,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年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的一大看點是審查預算的重點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這意味著要脫離傳統的收支平穩,以收定支理念,更強調支出優先。“這是一個極大的變化,未來要研究的事情非常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如要用權責發生制來編寫各級政府的經營預算,這在過去是沒做過的。”
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袁紅英說,推進預算改革必須加強預算績效。隨著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從預算管理上要效益。以政府采購為例,到去年底,我國政府采購規模已逼近1.4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資金規模,操作中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媒體也多次曝光豪華采購、高價采購事件。這些現象表明,當前政府采購的監管環節還存在著很多薄弱問題,應通過改革加強政府采購績效管理,通過政府采購當事人的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稅收制度改革是熱點
在財稅改革諸多任務中,稅制改革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改革熱點。2014年,加快營改增改革步伐、推進資源稅改革、調整完善消費稅制度、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以及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均列入任務清單。
李揚認為,推進稅改的前提是政府職能轉變和財政級次的轉變。首先要弄清楚哪些事該政府干,目前政府做的事情太多,設立多少稅都沒有用;其次要減少政府級次,由目前五級行政簡化為中央、省、地方三級,這樣才可能實現每一級政府有相應的稅收。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財稅制度受制于經濟發展的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直接稅比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直接稅比重就越低。目前我國已屬于中等收入甚至是中高等收入國家,現有稅制結構應進一步減少間接稅,增加直接稅。
中國稅務報社總編輯、財稅專家劉佐認為,當前需要完善的稅種很多,當務之急應推進三大任務,一是營改增盡快地推向全國,全面鋪開;二是個人所得稅改革應盡快啟動;三是房地產稅改革要積極推進,同時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