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實行財政預算公開,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么事,并提出“三公”經費原則上零增長。
?。吃拢玻橙?,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時,將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納入報告內容,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翟拢慈照匍_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進一步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明確中央財政2010年度行政經費支出決算總額和“三公”經費決算總額,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公開,并要求中央各部門公開本部門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
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批準了2010年中央決算。之后,財政部首次公布了中央有關部門“三公”經費的總數目:2010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用財政撥款開支的“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4.7億元,其中出國(境)經費17.73億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61.69億元,公務接待費15.28億元;中央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維持機關運行開支的行政經費合計887.1億元。
?。吩拢度?,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要求,要大力推進預算決算公開,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特別是對“三公”經費支出等公眾高度關注的內容要公開得更詳細。
隨后,中央有關部門“三公”經費公開的步伐逐漸加快。
“提高財政信息透明度是大勢所趨,積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坦誠公布‘三公’經費情況,有助于消除輿論猜測,增強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心?!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說。
“三公”經費公開值得稱許,未來重在完善制度
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的第一步終于邁出。面對各部門“曬”出的從不足百萬到超過21億元的“三公”經費賬單,究竟應當怎樣看待?面對或簡單不過幾行字,或洋洋數千言的情況說明,應當給予怎樣的解讀?
“公布‘三公’經費無疑是巨大進步,但讓老百姓看得明白,滿足其知情權,行使其監督權,不是公布幾組數據、寫一些說明那么簡單?!敝袊嗣翊髮W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首先要對“三公”項目和科目給出明確定義和具體解釋。比如,“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要細化出公車購置、維修、運行等分項經費,包括有多少車輛、多少司機、公車用途等等。再如,公務接待費包括哪些費用,哪些人可以受到公款接待等。
這方面,審計署公布得較為詳細:2010年公車購置及運行費決算數為1229.65萬元,其中購置支出115萬元,購買了哪些車輛、花費多少都有介紹;運行維護1114.65萬元,公車實有數和平均單車運行維護費也有數據,并解釋了單車運行維護成本上升的原因。在公務接待費方面,公布了涉外接待費較為詳細的情況,以及對內接待費的簡單情況。
“公布‘三公’經費,是為了讓公眾能夠監督政府的財政支出。然而,相當多的部門公布的‘三公經費’都沒有詳細解釋和分項數據,只有幾個總數,這些開銷是否合理,讓公眾無從評判?!痹S光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