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恒宇介紹,能在一部動畫片中集納幾乎最高水準的同行業者,也只有在日本動畫界能夠完成,這有賴于日本動畫的“制作委員會機制”。一部動畫的制作背后有一個由多家公司組成的委員會,他們對動畫制作的各個流程和工種進行嚴格分工,在資金風險均攤的前提下,保證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最高的制作水準。日本動畫發展多年,由制作委員會規定的行業標準也趨于統一。王云飛表示,如果中國也能把業內最頂尖的高手聚集在一起,想做一部與《你的名字?!吠人降淖髌凡⒎墙^無可能。
“但關鍵問題就在于這很難實現。”盧恒宇指出,國內動畫界仍處于野蠻生長狀態,頂尖的動畫導演“十個指頭都能數出來”,而唯一能把大家聚集起來的原因只能是利益。他也曾嘗試以招募的形式實現與同業者的合作,卻發現由于成長路徑和對制作標準的理解不同,同行們對于作品各有立場和主見,“單是磨合就需要很大的時間成本,這還只是動畫導演這一個層面,再涉及到編劇、場景、分鏡頭與導演多個工種的磨合,成本就更大了。”
體系如何建?
從去年票房告收9.5億元的《大圣歸來》,到今年夏天票房達到5.6億元的《大魚海棠》,國漫崛起被視作一種信號和必然。曾是“將網劇變成動畫大電影第一人”的盧恒宇笑談,當年《十萬個冷笑話》成為第一個票房過億元的國產動畫時,他還自認為從此加入了“億元導演俱樂部”,但不到半年就被《大圣歸來》的近10億元票房“打臉”,國產動畫開始進入了“不到三億元都不好意思見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