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勵單人海報
10月29日,超專業對話節目《來電》正式登陸樂視電影頻道。在這個旨在“打造中國電影界最敢說真話的大師級對話節目”中,第一期就迎來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謝飛和《百鳥朝鳳》的出品人方勵這樣重量級的嘉賓。節目中,針對“文藝片只能跪著嗎?”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二位嘉賓表示,電影不應該有商業片和文藝片之分,而是只分好電影和壞電影,動情之處,更是怒懟現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被一些非專業的所謂的“電影人”給弄死了。
電影分好壞 要對得起觀眾
現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商業片和文藝片可謂是涇渭分明。通俗的來說,賣錢的就是商業片,不賣錢的就是文藝片。在這種劃分下,一些大明星、大場面、大制作的電影往往能得到影院相對較高排片率,繼而拿到一個客觀的票房。反之,沒有大明星吸睛、畫面不夠熱鬧、制作成本不高的文藝片卻往往難逃叫好不叫座的命運。前段時間上映的《路邊野餐》如是,去年的《百鳥朝鳳》若是沒有方勵的那一跪,想必也是如此。針對這一現狀,謝飛和方勵在《來電》中發表了他們的看法。謝飛導演認為:“賣錢與不賣錢是根據市場的變化,同樣是吳天明的片子,以前的《老井》、《人生》都是很賣錢的,現在的《百鳥朝鳳》卻被稱為文藝片,主要是因為現在進影院的多少億的觀眾里,是20多歲的青年人,他們喜歡更娛樂、更好萊塢式的鬧片。好的商業片一定得有文化和藝術。電影要用好壞來區分,賣錢的應該是藝術和文化都很高的好電影,這樣要對得起觀眾。”
造成如今這種文藝片不受寵的現狀,是否跟觀眾的品味低有關系呢?方勵予以了否認:“這不是觀眾的問題,而是所謂的偽電影人自己作的,現在做電影的有很多烏合之眾。過去做電影都是很嚴謹的,科班訓練的,做出來的電影就是電影。現在做電影的,什么亂七八糟的都叫電影,什么人帶個帽子都叫導演,沒有任何專業素養,把電影業害死了。”同時,方勵也認為,觀眾是有審美能力、鑒別能力的,一定會在未來促使中國影片質量的普遍提高。他也提醒電影制作人、發行人、電影院的相關人員要小心,不要盲目跟風。
謝飛單人海報
好演員不可替代 中國市場應開放對待文藝片
一部好的電影的成功,與演員的表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現在中國的演員,有一些知名度的,尤其是粉絲量龐大的小鮮肉,動輒幾百、上千萬的片酬,導致電影的制作成本嚴重失衡。相當一部分號稱大制作的電影,最后出來的效果卻甚是差強人意,很多時候是演員的演技與片酬不對等導致的。對于方勵來說,一個好的演員,他表演的好壞,甚至在于你可以不關心劇情,就看這一個人的表演,就可以看完一整部電影。
對于任何一部電影來說,演員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對于中國的文藝片來說,他們所面臨的窘境則在于發行。中國現在雖然有近四萬塊熒幕,卻沒有分層,都是些高檔的影院,因為急功急利,他們往往會把排片給到一些娛樂性強,主流年輕觀眾愛看的鬧片上,文化藝術價值高、需要靜下心來看文藝片沒有排片,自然就沒有市場。但是《百鳥朝鳳》的成功則顯示著觀眾是有審美的,他們愿意看有內容,有真實情感的作品。所以在節目中,謝飛導演和方勵也呼吁中國的電影市場應該適量的開放藝術院線,開放藝術片源。中國的影迷觀眾是希望看到全世界各式各樣的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各式各樣的故事。方勵說道動情之處甚至激動的質疑:“洋垃圾都買到我們國家來了,為什么電影不行?”
《來電》第一期以各種犀利的言辭引發網友關注,下一期又將揭示中國電影界的哪些現狀,敬請期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