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著力“獻禮”與實現突破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開始了產業化轉型,包括長征電影在內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數量減少。同時,用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紀念革命歷史的傳統已經形成。“獻禮片”成為紀念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6年,為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廣西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長征》。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全景式表現長征全過程的影片。湘江之戰在以往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中很少被表現。《長征》開篇就是湘江之戰的慘烈場面,把紅軍面臨的嚴峻形勢呈現出來。《長征》還直面了黨內的分歧和斗爭,令人信服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通過血的教訓認識到毛澤東的作用并將紅軍的領導權交還他,而后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的過程。
2006年,八一廠推出了紀念影片《我的長征》。影片沒有宏大敘事,沒有全景講述,但實現了長征影片的突破。多年來我們注重革命歷史的集體記憶,但個體記憶這種新的記憶方式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中。影片呈現了小紅軍王瑞的長征記憶。他在長征中失去了4位親人,自己在懵懂的“跟著走”中,走到了新中國。
2016年,我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已經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影片即將呈現:《第四道封鎖線》《勇士》《太陽河》等,對此,我們充滿期待。(張 東 原標題:難以磨滅的影像記憶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