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筆者走進長汀縣河田鎮南塘村河背自然村,只見村子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是長汀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圖為三洲鎮曾坊村美麗鄉村一角。
近年來,長汀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搭建“五力聯動”攻堅格局,2021年、2022年度市對縣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均位居龍巖市第一,2022年還獲評福建省促進鄉村振興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激勵縣。
強化組織聚合力。縣里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領導小組,構建“縣級組織推動、鄉鎮具體落實、部門合力共為、村級主體實施、村民積極參與、層層壓實責任”的工作格局。今年以來,共邀請290個行政村1.58萬余名鄉賢參加各類座談會、人居環境整治動員會等活動,收集鄉村建設相關意見建議2000余條,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參與村莊清潔行動9萬余人次。
補血造血增動力。突出正向激勵,將“兩治一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優先保障范圍,縣財政每年預算500萬元,按照戶籍人口數量,分檔給予通過驗收的“兩治一拆”整治村15-40萬元工作經費補助。同時,設立創優激勵獎,給予驗收95分以上的行政村10萬元獎勵資金,每增加1分額外獎勵1萬元,目前,已兌現創優獎勵資金497萬元。同時,每年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鄉(鎮)予以表揚獎勵,獎補資金50-100萬元。
試點示范強活力。把省市鄉村振興試點村、集鎮中心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村落等特色村作為重點先行區域,優先列入示范創建,全力打造主干道路沿線沿河閉環成圈、連線成片的“紅旗躍過汀江·兩山實踐走廊”“田園牧歌·七星閃耀”等精美鄉村示范帶。實施“兩治一拆”整治行動以來,累計85個村通過市級“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驗收,完成重點先行區域空心房整治5067棟、50.87萬平方米,裸房6146棟、101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592棟、3.23萬平方米。持續擦亮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金字招牌,按照村莊周圍森林化、村內道路林蔭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內集中綠地宜人化、河渠公路沿線風景化的“五化”提升要求,結合村情實際,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河旁湖畔、渠堤路邊、空閑地等區域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小樂園”,種植花草果樹、綠植花卉,實現一年四季有花開,四季花草常青綠的美化效果。目前,已打造國家級“森林鄉村”7個、省級“森林城鎮”3個、省級“森林村莊”24個,建成“五小園”3200余個,“五園一舍五化”長汀模式在全省現場推進會上作典型經驗交流。
鄉村建設提魅力。2022年以來,全縣投入各級資金18.6億元實施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工程,夯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基礎。按照“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原則,融合鄉土內涵、傳統農耕、人文歷史、特色建筑等元素,標準化創建美麗鄉村庭院、精品化打造美麗鄉村微景觀、鄉土化改造美麗鄉村小公園、產業化建設美麗田園、主題化開發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目前,已創建美麗鄉村庭院1619個,美麗鄉村微景觀472處,美麗鄉村小公園109個,美麗田園20塊,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11個。
縱向攻堅傳壓力。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建設等和美鄉村重點任務作為縣對鄉(鎮)黨委、政府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重點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項目資金分配、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2022年以來,共兌現實績考核獎補資金2181萬元,表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集體36個、干部182名。(通訊員 陳天長 游莉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