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導彈攻擊嘉手納基地
中美兩國軍隊開戰時會如何行動?
文章稱,戰爭初期的目標是對方的神經中樞。美軍試圖短時間破壞中國本土的空軍基地、雷達設施和地對空導彈設備等。而中國則為了防范美軍的前方部署,大規模攻擊周圍的美軍基地和設施。沖繩的嘉手納基地和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將成為兩大目標。蘭德報告在介紹中國攻擊沖繩基地的理由時稱,“美國必須確保基地位于軍機無需加油可以連續飛行的距離。距離臺灣1000公里以內的基地只有嘉手納和普天間兩個。”
報告推測,“2017年之前,中國可能擁有1000枚以上可發射至嘉手納基地的準中程彈道導彈。”即便是美國的軍機和導彈防御系統,也無法防御數百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蘭德報告認為,“如果有274枚導彈射向嘉手納基地,該基地1個半月內都會陷入功能癱瘓狀態。”
報告并未提及中國軍隊集中向日本發射導彈會給日本造成的物力人力損失以及政治外交影響。不過,單純從軍事角度講,報告稱中國軍隊肯定會最先大規模導彈攻擊嘉手納基地,還是有說服力的。
不過,報告指出,“韓國的基地是中國彈道導彈的上佳目標。韓國政府應該不會允許美國讓兩個基地遭受中國的攻擊”。如此一來,日本在開戰后會成為中美戰爭的最前沿。該報告稱“如果在開戰初期能封鎖嘉手納基地兩周以上”,中國就能夠相當程度地封堵美軍的行動。
南沙海戰“基本勢均力敵”
文章稱,那么,美方在戰爭初期能多大程度地破壞中國的基地?
這是中國軍隊近年來思考最多的問題。中國希望通過“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不讓美軍航母和美軍飛機靠近,但現階段還做不到這一點。
因此,中國在全境部署了密集的地對空導彈,攔截侵入的美軍飛機。在20年前,中國的防空網“等同于零”。
不過,中國引入“紅旗-9”高性能地對空導彈,從俄羅斯購買了S-400導彈,大幅改善了事態。根據蘭德報告,在1996年,無隱形性能的老式戰斗機“不受攻擊的可能性為零”。隱形性能高的戰斗機(第四代戰斗機),遭受攻擊的概率是40%至50%。只有最新式的第五代戰斗機才有90%以上的概率逃過中國的攔截。
美國是唯一擁有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的國家,F-22和F-35戰斗機合計達260架以上。不過,隱形戰斗機分散在全世界,不可能集中部署在中國周邊。
因此,美軍為了撕破防空網,實施被稱作“對敵防空壓制”(SEAD)的綜合航空作戰。這可以在正式空戰之前,破壞對方的雷達網和地對空導彈網。如果使用反雷達導彈,美方很可能在空戰中處于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