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2001年的一次行動 給中國帶來極大震撼
2001年,在對阿富汗塔利班的一次打擊行動中,美軍首次使用“捕食者”向一個停車場發射兩枚導彈,擊斃了“基地組織”二號人物,開創了無人機察打一體時代。這次作戰給中國也帶來極大震撼,鑒于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種種優勢,國際市場上對這種無人的需求也日漸增加,基于此,“翼龍”應運而生。
軍貿機的競爭形勢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國家立項模式
如今,軍貿機面臨的競爭形勢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國家立項模式,研制單位必須前期精準預判客戶需求并風險投入,在全線都要貫徹“技術成功與市場成功”并重的思路,樹立“嚴謹態度與開放思路”結合的理念。為此,要降低風險并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加強飛機的研發控制并全面貫徹飛機低成本設計、制造的策略和技術。
“翼龍”無人機結構設計采用全壽命周期成本設計,將無人機的成本控制視角延伸至研發設計階段,統籌考慮無人機的材料/標準件選材、結構設計、成型工藝,既能滿足結構設計強度剛度要求,實現結構可生產性、可靠性、可維修性等要求,又能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目前,“一機多型”、“一型多用”成為一種趨勢,模塊化設計,在一個平臺上開發出多種機型,極大降低單機成本。模塊化設計技術,“翼龍”無人機機體研制工作在統一的飛機平臺上,根據不同任務要求配備相應的機翼模塊,使得整個飛機系統的研制與運營成本大為降低。于是我們看到,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察打尖兵”“翼龍”系列——“翼龍”I、“翼龍”ID和“翼龍”Ⅱ無人機系統及其掛載裝備,在2016年中國航展上首次以系列化陣容向海內外公開亮相。
軍民融合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近年來已有許多成功范例。在“翼龍”系列生產研制階段,除傳統軍工制造單位之外,還吸納了多家民營企業。一些民營企業在機械加工制造方面能力突出,一些民營企業在復合材料制造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團隊充分利用各企業的優勢能力,并借助他們靈活的運營機制,建立了多條生產線并行生產、主機研究所統籌管理的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