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因交迫 形勢或更嚴峻
目前市場上的機修工人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被企業固定聘請的,另一種則是主動承包各家工廠相關工作的。“機修工人掌握的技術難度較高,因而他們的工資普遍較高,即使只是掌握基礎維修技術的工人,也能拿到每月4000元以上的工資。因此很多中小企業因為規模較小、機臺數量較少,便沒必要請固定的機修工人,大多都承包給別人。”
一方面是機修工人工資較高,另一方面是機修工人越來越少。陳玉煌告訴記者,現在從高中、大學畢業的學生,渴望的是一畢業就找到理想工作,而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去學習、積累。“何況這是一個需要耗費較長時間去掌握技能的工作。由于該工作本身技術難度較高,需要3至5年時間的鍛煉才能做到獨當一面,加上過去新人只能通過企業‘以老帶新’的學習模式,從簡單的基本功入手慢慢積累,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所以出現目前情況。”而且機修工是一門既臟又累的活,是很多年輕人所不能接受的。
“此外,機修員工在企業的發展空間有限,最高只能做到設備主管,基本無法提升到生產經理這樣的職位。如此一來,導致很多人在一開始便不會選擇入這行。”徐永青說。
新的技術員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員工需要時間的累積,技術成熟的員工卻面臨著機器不斷更新換代的考驗。
“由于經濟發展,設備升級改造,現在的機械大部分是機電一體化,和以往的機械不同,新的數據程序、代碼都需要技術人員重新開始學習。如果不實時學習新的知識是無法勝任新設備操作的。”陳玉煌告訴記者,部分年紀比較大的技術工學習能力較差,常常因跟不上新設備的學習進度而放棄。
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施素鉆坦言,由于年紀較大、記憶力相對年輕人而言比較不好,目前自己對于不同品牌的機臺程序編碼還未能完全掌握。“做這行14年,機電一體化的設備卻成了我目前最大的挑戰。”
科學系統的培訓是關鍵
“過去新人學習的方式是‘以老帶新’,不同的師傅帶學徒有不同的標準。在這一情況下學習,學徒缺少系統的培訓。”為此,在比賽分會場,泉州市永順昌縫紉設備邀請了專家為參賽選手進行免費培訓。
“過去的機修工人在理論方面是比較欠缺的,而目前電腦機臺比較多,我們此次除了設置理論與實踐多方面技能比拼的環節,還請了專家到現場為參賽選手作電控方面的知識培訓,為參賽選手科學系統地講述電控的操作、維護、維修、保養等知識。他們有必要增加這方面的知識。”除了希望給機修工人提供一個檢測自己技術的平臺,羅林希望比賽能夠切實地幫助提升參賽選手的技能水平。
“過去,我們只能靠不系統的學習、自己摸索去了解這個行業。現在他們不僅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的培訓來學習,還可以參加機修比賽鍛煉自己。”特步(中國)有限公司機修工人方超林告訴記者,這便是他此次參加比賽的目的。
徐永青此次組織了企業的十幾名員工到現場參賽,希望員工們通過比賽能夠盡量多地認識圈子,和業內人士做些技術交流,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比賽得到鍛煉。
據了解,本次海西賽區設冠、亞、季軍各一名,且前8名選手將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頒發“優勝選手”榮譽證書,可獲得國家職業資格高級工證書(由協會免費辦理),并將獲得2015年全國總決賽資格。
“目前中國勞動力成本高、生產成本高,通過這樣的比賽,將有利于提升各部門對相關人才的重視。長此以往,對于產業鏈的發展將有利好。”泉州服裝紡織商會秘書長施正值說,“比賽將讓更多企業認識到,沒有這些‘可愛且重要的人’,企業的長青基業將無以為繼。”(記者 施珊妹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將海絲底色融入全球文化版圖2025-06-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