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閩南網 > 晉江 > 晉江新聞 > 正文

    與臺灣陶藝師一起 追尋晉江磁灶古鎮失落的記憶

    來源:東南網 2016-08-24 09:27 http://www.iosapp77.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  晉江市磁灶鎮自西晉年間就開始燒制陶器,但隨著傳統手工制陶技藝日漸式微,磁灶鎮的制陶業已不復往日繁華,不少兩岸有識之士開始著手搶救、重建當地制陶產業。

    ­  臺灣陶藝師吳正宏在制陶。

    ­  殘存的制陶記憶

    ­  正值暑期,晉江市磁灶鎮嶺畔村青少年宮二樓的陶藝課堂比平時更熱鬧,一位臺灣老師帶著10多個孩子在制陶,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已經燒制好的或正在等待燒制的陶器。嶺畔村青少年宮位于一條逼仄的巷子盡頭,巷子口立著一塊磁灶窯址的石碑,訴說著磁灶鎮的制陶歷史。

    ­  磁灶鎮自西晉年間就開始燒制陶器,宋朝時這里的陶瓷制品已名揚海內外。據鎮里老人介紹,磁灶鎮里的土都是瓷土,世世代代的居民都利用瓷土燒制陶器,再用這陶瓷器具去換取糧食。

    ­  可是,當你行走在這個小鎮時,除了那塊石碑,已很難看見曾經忙碌的制陶景象。

    ­  “我只聽我爺爺奶奶說過,我們家以前也是制陶的,做的是那種陶制的大缸。”小女孩吳鈺研對于制陶的記憶,只停留在祖輩的話語里。

    ­  “當年,村民們制陶是非常辛苦的。”據磁灶鎮嶺畔村村主任吳吉祥介紹,磁灶鎮的居民制陶都是采用原始的“腳踩土坯機”,這家拉坯,那家燒制,另一家負責買賣,分工明確,卻效率低下。

    ­  然而,對于這個舍棄了傳統農業的小鎮來說,制陶就是居民們唯一的謀生方式。由于條件簡陋,不僅僅是腳踩坯,連燒陶的窯灶都是露天的,因此制陶者們可謂是靠天吃飯。有一首當地的歌謠形象地訴說了這種現象,且至今流傳著:“三天下雨就要借糧,三個好天氣就可唱戲……”

    ­  “后來,陶器受到鐵制品的沖擊,再加上國外機械化制陶技術的引入,傳統的手工制陶技藝日漸式微,許多村民選擇外出打工賺錢。” 漸漸地,這個曾經以制陶為生的小鎮,不復往日繁華。

    ­  吳正宏正在教孩子們如何拉坯。

    ­  臺灣陶藝師回鄉

    ­  去年,一位臺灣陶藝師來到磁灶鎮嶺畔村。說是“來”,其實用“回”字或許更加貼切。因為,他的祖籍就在磁灶鎮。

    ­  “我的祖父就是磁灶鎮人,到臺灣后,他依然以制陶為生。從我的祖父開始,到我的父親,然后是我,現在是我的兒子,都在做陶。”臺灣陶藝師吳正宏說,今年他的孫子大學畢業,學的也是制陶。

    ­  五代制陶,對于這位臺灣陶藝師來說,經歷的是一場從最原始的家庭作坊手工制陶者,到如今陶藝公司的蛻變,而不變的是從祖父手上流傳下來的源自于這個閩南小鎮的最傳統的制陶技藝。

    ­  “機械制陶能滿足大訂單的需要,但是手工制陶也并非無路可走。”吳正宏說,機械制陶雖然量大,可是千篇一律,手工制陶,1000只陶就有1000個模樣,這便是1000種藝術,1000個生命。

    ­  歷史上,磁灶鎮家家戶戶都以制陶為生。村主任吳吉祥曾作過一次粗略的統計,光是嶺畔村,目前能夠拉坯制陶的就有超過100位,再加上雕刻的、上釉的、燒制的,人數就更多了。

    ­  “要想喚醒這個小鎮有關制陶的記憶,也不是不可能。”吳正宏決定留下,追尋磁灶鎮的制陶記憶。

    ­  讓古鎮重煥光芒

    ­  “這是我做的第一只陶罐,我要請師傅幫我燒制好。”短短二十分鐘時間,磁灶小學五年級學生鄭雅萍就在拉坯機上做出屬于自己的陶藝作品。為了紀念這第一只陶,鄭雅萍還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罐身上。

    ­  今年4月,在嶺畔村青少年宮二樓,陶藝課正式開班,由吳正宏擔任陶藝老師。雖然只有七只拉坯機,但是每一堂課,至少有十幾位小孩爭相體驗這種與泥土玩耍的樂趣。

    ­  作為中國陶瓷重鎮、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磁灶鎮的手工制陶技藝閃耀了上千年。為了喚醒這歷史的記憶,除了臺灣陶藝師開設的陶藝班外,今年嶺畔村還計劃依托“磁灶窯址”,整合利用村里的華僑洋樓、閩南古厝,引進新的陶瓷制作技藝及合作資金,開發傳統陶瓷創意產業。

    ­  “目前,我們正規劃整合近10畝空地,用以建設陶瓷文創園,并牽手臺灣新北市鶯歌區的陶藝創新技術,對磁灶傳統陶藝進行創新。”嶺畔村村主任吳吉祥表示,下一步嶺畔村還將打造文化陶瓷長廊,建設陶瓷博物館、陶藝體驗基地等,發展特色陶藝旅游路線,讓磁灶鎮的制陶產業重煥光芒。

    ­  采訪手記>>>>

    ­  老手藝必須走出新路子

    ­  在工業化時代,傳統手工陶瓷產業受到沖擊是必然,但細想來,也算是機遇。

    ­  對于一個曾經靠陶瓷產業閃耀了千年的小鎮來說,要想回到原來的全村人制陶的場面幾乎不可能,但是以手工制陶為基礎,發展文創業、旅游業,或許是一條新的出路。

    ­  要想走出這樣一條道路,首先要吸引人才。臺灣陶藝師的回歸可以說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卻不可能僅憑一人之力就能帶動一個鎮的產業發展。目前,嶺畔村已將人才引進提上議事日程。據村主任介紹,該村陶藝文創園將規劃一棟人才宿舍,在開始的幾年里,對相關人才提供免費住宿。不過,吸引人才入駐之后,還要給予人才可創作的空間,以及可以預期的市場前景。

    ­  這意味著,磁灶鎮要發展陶藝特色產業。例如,建設陶器博物館、允許私人訂制、開發旅游伴手禮等,并由此延伸出特色鄉村游,從而帶來更多客流,這樣陶藝作品的銷售渠道才會有保障。當然,要發展特色鄉村游,住宿、餐飲、娛樂、休閑等相關設施,都不能少。因此,磁灶鎮的制陶產業要重煥光芒,還有不少路要走。(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通訊員 姚煜娟 林錦鑫 文/圖)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1. “晉江經驗”干部教育培訓媒體開放日活動舉
  2. 永春白鶴拳操進校園 非遺傳承煥發新活力
  3. 永春東關鎮冬瓜喜獲豐收 畝產達5500公斤
  4.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今天92號、95號汽油最新價格查詢 6月18日 觀音茶韻香飄四海 ——安溪鐵觀音的產業 鯉城區委主要領導調研調度古城及周邊交通 豐澤區委主要領導調研小區物業管理提升工 省政協主席滕佳材赴漳州調研 今年漳州有11萬余名考生參加中考 漳州中考期間仍有雨 中考期間 漳州部分道路臨時交通管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噜久噜久久gif动图|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伦理不卡伦理剧|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欧美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老司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538在线视频观看| 天天碰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在线免费观看污网站| 一本色综合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女欢女爱第一季|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福利所第一导航|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 黑人大长吊大战中国人妻|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果冻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