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同一顆心”,從今年的主題我們也不難發現把家庭作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點。楊主任,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家里兩個人的生活、飲食情況相似都得了心血管疾病的?
楊新春:這種現象當然有,但是也有不得的,我們所說的心血管疾病是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是從兩大方面產生的,一個是基因方面,這就是說同樣的生活環境里面有人就得病了,有人就不得病,這就是先天的基因決定了一定的影響。當然我們說現在這些疾病也不是單純的遺傳性疾病,所謂的遺傳性疾病就是上一代有了,這一代就可能有,而且有的可能性非常大,要得同樣的病,這種是通過遺傳曲線遺傳下來的,但是這種慢性疾病它也不是一個遺傳性疾病,因為它有一定的先天基因決定,另外還有一個外界的環境的影響,它是兩方面的影響最后來促成這個疾病的發生。
比如剛剛我們說的高血壓的問題、高血脂的問題、高血糖的問題、吸煙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后天能夠去左右的,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預防得越好,那么你得這種病的可能性就會下降。當然對于不同的人還是不一樣的,但是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如果你本身有遺傳因素,再加上外界環境就更容易得,如果你沒有遺傳因素,那你的外界因素如果太強的話,也可能會導致你最終得這個病,事先我們并不能完全知道我們的遺傳因素就是得還是就不得,因為我剛才說了它不是一個真正的遺傳病,它是潛在的帶在我們身體里面,一旦時機成熟的時候它可能就發作出來了,所以我們說后天的預防其是很起作用的,所以我們為什么強調對這些慢性疾病一定強調是預防的概念,如果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或者說你在生活的環節里面把各個環節都掌握得比較好,那么你可能就不得這個病或者晚得這個病,所以這也是我們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主持人:您提到預防的重要性,您也幾次提到了“三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控制血脂呢?
楊新春:控制血脂主要有兩大方面,血脂大部分是我們吃進去的,我們要從飲食這個角度去控制,盡量吃含動物脂肪少的東西,不要吃能量太過剩下,另外不要吃得食量太大,或者熱卡特別高,雖然你吃的不是脂肪,但是它在體內也可以轉變成脂肪。
另外我們強調要去運動,去把它消耗掉,就是說你吃進來的東西把它用掉了,它就不儲存起來了,它的血脂也就會受到比較積極的代謝作用。
如果這兩個方面都進行了,我們的血脂仍然是高的、不正常的,那我們還可以通過藥物的辦法去調整血脂,因為現在調整血脂的藥物也有很多種,尤其是“他汀”這一大類的藥物,那是對血脂的代謝會起到非常好的治療作用。
主持人:心血管疾病的用藥患者都會在家里準備一些急救的藥物,像有的人平時會吃五福心腦清之類的防治用藥,這些防治用藥是不是需要長期的服用呢?
楊新春:從預防的角度也好、從治療的角度也好,心血管疾病的用藥恐怕都是長期性的,這個疾病本身就是一個慢性疾病,是一個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當然它的治療也可能是長期的治療,甚至有些治療可能是伴隨終身的治療,至于應該服用哪一種藥物,那應該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最恰當的藥物,因為需要終身服藥,肯定不能說服得是越多越好,再有在藥物的副作用方面我們也要更加的關注,因為我們是長期的服用,所以這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