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脖子上的腫塊
多由皮脂腺囊腫引起,通常不會致癌。但也可能是白血病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特點是常位于脖子的一側,質地堅硬。喉結附近的腫塊如果持續增大,三周還不消退,應及時去甲狀腺專科門診就醫。
相關:大脖子病與“碘”恐慌
缺碘會得“大脖子病”,這個中國古書早有記載。《莊子》中就有關于“癭病”的記載,這種病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特征;晉代的葛洪在《肘后方》中也有用海藻浸酒治“癭病”的記載。1920年代,一位醫生在醫學雜志上報告了自己利用每日9毫克碘劑治好少女甲狀腺腫大的病例,人們開始用碘治病。
最初,為了補碘,人們需要每日服用藥劑師開出的藥方——通常是稀釋的盧戈氏碘液。但這種方式,相當于要求正常人要每天服藥,非常不便,有人便想到了把碘以一定比例加入食鹽,公眾便可以從飲食中攝取碘了。1920年代,碘鹽在美國就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當時的一位醫生評論認為,“部分原因是宣傳工作做得好,才保證了碘鹽的普及。”1960年代前,各國的碘缺乏防治工作基本上是各自分別進行,直到1980年代,醫學界證實了碘缺乏不僅會引起甲狀腺腫和兒童呆小癥,還有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兒童腦發育障礙。有研究證實碘缺乏可使人群平均智商降低13.6——這就涉及到一個事關人口素質的嚴重問題了。1983年,學術界提出“碘缺乏病”代替過去“地方性甲狀腺腫”。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成立了上文提到的“國際碘缺乏病理事會”,以推進“普遍食鹽碘化”。
1994年下半年,中國的全民食鹽加碘開始在各地陸續普及,在當時的《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中曾明文規定:兩部分人群——高碘地區人群和因治療疾病(特別是甲狀腺疾病)不宜食用碘鹽的人群不食用碘鹽,這部分人群可到鹽業部門專設的商店購買不加碘的食鹽。
4.乳房腫塊
乳房像一對倒扣的杯子,杯內主要由腺體和支持性的組織搭蓋而成。每一側乳房內有15~20個乳管系統,其中包含分泌乳汁的乳小葉,還有輸送乳汁到乳頭的乳管。撐起雙峰的鋼筋水泥則是充滿在腺體與腺體間的脂肪組織和纖維結締組織。這些組織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產生生理的變化和病變。
90%乳房腫塊為良性,但要注意,如果乳房的形狀、大小、手感發生變化,乳頭或乳房周圍的皮膚出現了皺褶、凹陷、顏色變紅、溢乳,或是單側乳房感到疼痛或不適,要及時就醫。
當你摸到腫塊時,怎么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癥?糟了!摸到乳房有腫塊,而且還會痛,會不會是乳癌?這是許多女性的困擾和擔憂,也是她們最常向乳癥專家抱怨的問題。先別慌,八、九成的腫塊都屬良性,90%乳房的疼痛也與癌癥無關,女性隨著年齡增加,乳房結構也會隨之變化,因而出現不同的良性問題。年輕的女性因為荷爾蒙分泌旺盛,產生的癥狀較明顯,讓人誤以為良性疾病只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雙峰的問題繁雜,無論是坊間廣告或是網絡信息,都流傳一些可能影響乳房健康的因素,但乳癥專家都強調,會產生良性疾病與家族遺傳、乳房大小,或者是胸罩上的鋼絲都無關。最常見的良性問題包括疼痛、腫塊,以及乳頭有分泌物。
雖然大部份良性疾病與癌癥關連不大,也不會威脅生命,但仍有些會干擾患者生活或者乳房美觀,還會干擾乳癌的診斷,甚至有極罕見的病例與癌癥有關。
怎么辦?要拿捏不過度焦慮,也不掉以輕心的分寸,唯有好好認識這些有點煩又不太煩的問題。究竟良性問題有多普遍?美國癌癥學會有一個統計數字顯示,如果把每個婦女的乳房組織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10個女人當中,有9個有良性的乳房改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