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3億補貼學前教育,公辦民辦都有份》新聞追蹤?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吳少敏)日前,東莞市出臺政策,將連續3年每年1億元財政補貼公辦和民辦幼兒園。
接著,有幼兒園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即便接受了政府補貼,其收費標準也不會降低。政府補貼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改善幼兒園的辦園環境、提高教師的待遇、提高教學質量等。
這就引出一種疑慮:假如財政補貼確實改善了幼兒園的辦園環境,提高了辦學質量,提高了教師待遇,更好的幼兒園加上更高的教師待遇,是否意味著更高的入園費呢?
更好的幼兒園,顯然是社會期盼的;更低廉的學費,也是社會期盼的。如果財政補貼反而使“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更加惡化,這恐怕就偏離了政策的初衷。
補貼或成“甜蜜的負擔”
過年至今,在南城某企業工作的陳先生一直跟妻子商量:家里唯一的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該讀哪個幼兒園呢?
當前的情況是:市區收費便宜的幼兒園,只有政府單位或事業單位的職工子女才能入讀。其余的都是民辦幼兒園,收費從一年五六千元到兩三萬元不等,價格不算便宜。
陳先生說,現在,市財政準備撥出3億元,補貼公辦和民辦幼兒園。那么,民辦幼兒園得到補貼之后,收費能下降嗎?
如果收費依舊,市民從該政策中又得到了什么益處呢?
他擔心,政府的財政補貼,最后會成為市民“甜蜜的負擔”。
提高收費似乎不可避免
據記者調查,大部分家有幼兒的市民,當前最最關心的問題是“入園難”、“入園貴”。他們最期待的是,子女可以在合理的價格下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而現狀與這種期盼恰恰相反:不少幼兒園收費相對昂貴,質量并不見得好。質量太好的幼兒園,其收費無異于天價,一般人根本支付不起。
從補貼學前教育的政策初衷看,其目的是提高教師待遇、教學水平,改善辦園的環境,推動學前教育的發展。
記者采訪了數名園長,他們都直截了當地說:短時期內不一定會提高收費水平,但一定不會降低收費水平。
那么,“短期”之后將會如何?
政府的補貼到位了,幼兒園辦學條件改善了,教師穩定了,教學水平提高了,幼兒園成為“星級”幼兒園了……根據市場規律,提高收費標準似乎不可避免。
有網民舉例說,上一年,幼兒園購置了電視等設備,課室裝修了一下,新學期的保教費就提高了200元/月,一年就要多交2200多元。
所以,財政補貼成為幼兒園提高收費的“籌碼”,并非不可能。
公辦幼兒園能否多一些?
針對財政補貼最終推動幼兒園收費提高的擔憂,東莞市政協委員陳麗敏分析說,從十幾年前開始,就有不少人關注學前教育的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目前,東莞市直屬的幼兒園有機關幼兒園、第二機關幼兒園和實驗幼兒園,各鎮街也有一些中心幼兒園。這些公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好、師資教學水平較高,收費卻較低,因為他們都有政府財政的直接支持。
今年,政府下決心要扶持學前教育,準備對幼兒園進行直接的補貼。
至于家長對幼兒園提高收費的擔憂,陳麗敏建議,政府可以考慮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多辦一些公辦幼兒園,使更多的幼兒園教師的待遇與機關幼兒園、第二機關幼兒園的教師待遇看齊,這樣,就兼顧了學前教育的均衡化和公平化了。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政法系副教授趙書山說,政府投入財政扶持學前教育發展,是應該支持的。不過,政府扶持的方式可以變通一下。例如,采用第三方培訓平臺,組織幼兒教師進行培訓,而不是把改善辦園環境、提高教師工資和提供教師培訓機會全部交給幼兒園。
惠民政策需要精心設計
■記者手記
入園難,年年難;入園貴,年年貴。
多年來,入園“難”與“貴”,是郁結于眾家長胸口的兩個塊壘。大家都感覺到,在東莞,要在幼兒園謀個好學位,需要非富即貴。富者入讀貴族幼兒園,教學質量好,收費也很高,學費每年多則數萬元;貴者,指的是那些有資格、有“辦法”送子女進入有財政支持的公辦幼兒園入讀的人。
非富即貴的人畢竟很少?但不富不貴的大多數,難道不同樣是東莞的建設者嗎?他們難道不應該同享“幸福東莞”建設的蛋糕嗎?
不久前,東莞市財政局與教育局聯合下發了《東莞市學前教育政府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準備連續3年每年1億元來扶持750多所幼兒園的發展。
顯然,這750所幼兒園是該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教師的工資也有望提高。但這個政策能消除不富不貴的大多數人胸中的兩個“塊壘”嗎?
從市場規律來看,這些家長很可能感到失望:“入園難”或許會有所改觀,“入園貴”卻可能更貴。
推動幼兒園發展,是一項惠民政策。那么,在對幼兒園進行直接補貼外,能否多辦一些物美價廉的公辦幼兒園呢?能否用政策扶持民辦幼兒園,降低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成本,最終降低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呢?
惠民初衷無人非議,但任何政策,包括惠民政策,都需要精心設計,需要找準目標和方向,才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具體到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上,惠民政策只有撓到老百姓的最癢處,把錢花到最合適的地方,才能保證政策取得公眾歡迎的效果。上圖:新華社發 下圖: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