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寶寶的理解力,使他在學齡前和入學后都能順利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和學習任務,這是很多家長都關注的一個課題。下面介紹3種培養寶寶理解力的訣竅。
7歲的俊俊上小學一年級了。上學一年來,讓媽媽感到頭疼的是,俊俊每次做作業都很費勁,因為他不理解作業的要求,讀不懂題目的含義。這讓俊俊寫作業時總是出錯,慢慢地,他開始拒絕寫作業,也不想上學。俊俊媽媽也跟老師探討過這個問題,老師說俊俊的理解力發展相對較差,只能逐漸加強。
什么是理解力
有報道稱,寶寶在4歲時已經具備成人一半的智力,到8歲時具備80%。早在媽媽身體里的時候,寶寶就已經開始通過媽媽的情緒來感知外面的世界。出生后,寶寶通過對周圍溫度、聲音、光線以及父母的眼神、態度來理解自己所處的真實世界。隨著營養的補給和身體運動技能的發展,寶寶迅速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和博得大人的關注,1歲左右就能夠明白大人的簡單指令,并開始逐步理解更加復雜的指令和概念。這一切都歸功于寶寶認知的發展,其中也包括理解力的發展。心理學上把理解力看作是一種理性認知能力,是指對事物充分理解后形成的判斷、推理等能力,是兒童思維向高水平發展的標志。
3招培養寶寶理解力
怎樣培養寶寶的理解力,使他在學齡前和入學后都能順利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和學習任務,這是很多家長都關注的一個課題。
1.重視知識、經驗的積累,豐富寶寶的理解力
家長要盡可能地為寶寶創造看、聽、說、問、感受、體驗的環境條件,只有讓寶寶的感性認識不斷得到積累和發展,才能逐步建構起理解事物的思維品質。舉個簡單的例子:
寶寶的味覺在品嘗過草莓、香橙和巧克力之后,將會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草莓牛奶、香橙牛奶和巧克力牛奶的口味,當寶寶的味覺生活豐富起來,他對事物特征的理解也就更加立體了。
剛開始時,寶寶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具有無意性、不穩定性和興趣性。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家長要注意引導其向有意性、穩定性和目標性發展。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的儲備、視野的開闊、經驗的積累,會促進寶寶理解力的發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