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針對薄弱環節,重點培養發展,健全寶寶的理解力
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人類存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將人類的智能分成:語言智能、空間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如果以加德納提出的這一多元智能理論為視角,我們可以發現寶寶的理解力也體現在上述的八大智能領域中。家長要善于發現寶寶的薄弱環節,因勢利導,全方位地健全寶寶的理解力。比如:
家長發現寶寶對“左右”方位概念理解不清,容易混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重點培養。穿衣服和褲子時,可以用言語引導寶寶先伸左手/左腳,再伸右手/右腳;和伙伴玩耍時,可以讓寶寶把玩具先遞給左邊的小朋友,再遞給右邊的小朋友……利用一切生活契機加以強化,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理解“左右”方位了。如果寶寶對數學概念不敏感,理解存在偏差,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從大小、輕重、形狀、數字、時間等方面培養寶寶的數學概念。
3.愛護好奇心,鼓勵多動手,加強寶寶的理解力
寶寶經常會有稀奇古怪的問題挑戰家長,家長一定要耐心傾聽,進行激勵和引導,而不是敷衍寶寶的問題甚至是誤導,也不能因為感到厭煩而喝止寶寶的問題。對寶寶來說,這個世界充滿了太多的神秘和疑問,一切都是那么新鮮,寶寶的這種好奇心如果得到呵護和滿足,將有助于提高對新事物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有些問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或書本上,需要寶寶動手實踐,通過親身經歷來加強理解。比如,認識音高、音低,可以讓寶寶在玻璃杯里盛放不同水位的清水,然后用筷子敲擊玻璃杯,從而體驗聲音的高低。再比如,幫助寶寶理解文學作品中關于雪花的描述,完全可以在下雪天帶著寶寶到戶外踩踩雪,體驗一下雪花飄落在臉上的感覺,再堆個雪人,這種多感官的刺激體驗,可以使大腦對豐富的信息源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加深理解。
4個貼心提醒
1.在寶寶理解力的培養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增加趣味性。
2.家長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寶寶暫時的不理解而埋怨指責,要知道對一個原理或概念的理解,有時不可能一蹴而就。
3.要注意區分學習任務的難度,當寶寶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尚未到達的時候,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將是事倍功半的,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分階段認識理解。
4.尊重寶寶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年齡階段理解力的差異,將使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對寶寶理解力的培養,也會讓我們更從容地應對寶寶理解力的培養這一課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