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以后,肯定不希望房價降了,”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寶山區購入一套兩居室的王先生對記者坦言,“從目前的情況看,自己算是抄到底了。”
9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8753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17%,為今年6月以來連續第4個月上漲,但漲幅繼續收窄。
以上海為例,回顧自去年以來的房價走勢,兩波比較大的降價潮分別出現在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年初,價格的最低點則出現在今年的2月份,而今年7月份,上海樓市的成交均價已達24607元/平方米,創歷史新高。
據王先生介紹,其于今年2月買入一套單價17000元/平方米的精裝修房源,當時開發商一次性降價超20%,200多套房源在一周內被一搶而空。而目前,類似毛坯房源的單價已在19000元/平方米左右。近期一直在四處看房的張小姐則向記者說:“目前的項目即使有折扣,也僅在95折左右,一點也不給力。”
100個城市中60個城市房價在9月份出現環比上漲,38個環比下跌,2個城市持平。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十大城市,9月住宅均價為15573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22%。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目前能夠帶來市場趨勢性下跌的市場基礎環境并不存在,房價持續下跌的動力正在逐步消失。“百城房價四連漲已經表明當前價格接近‘市場底’,在政策微調定向寬松及成交量持續回升的市場背景下,房價不可能重回大幅降價的市場環境。”
張宏偉預計,在第四季度甚至更長時間段內,小幅優惠或微幅降價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流和趨勢。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對記者表示,今年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房地產成交量普遍好于去年同期,企業寄希望于“金九銀十”,推盤積極,多數房企采取“穩價保量”策略,在國慶期間努力促銷,以保證年度銷售目標的實現。
上述開發商坦言,房企要給出20%~30%的折扣,要么是因庫存壓頂、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要么就是為了沖擊年度銷售目標。“日子過得好好的,根本沒有降價的動力。”上述開發商說。
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是,近期,某上市房企在無錫的一個地產項目出現了四折買樓的情況。記者日前致電該項目售樓處,一位售樓人員坦言,200多套特價房源已經售罄,價格在6000~8000元/平方米,而在此前,類似房源的售價至少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
知情人士透露,該樓盤的開發商上半年出現巨額虧損,前期低成本拿下許多土地,但在調控下,資金和管理都跟不上,“割肉賣房”也是理所當然。
據鏈家地產統計,149家上市房企在6月末持有貨幣資金2793.37億元,與年初相比增加17.14%,資金鏈緊繃狀況已明顯緩解。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手握大量現金的龍頭房企正掀起新一輪的“搶地潮”。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9月26日,萬科等10家標桿房企在三季度的拿地金額已經達到494億元。
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經理付偉認為,以上海為例,一手房價格的調整主要出現在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二手房市場調整的時間則更短,在經歷過年初的低谷后,四五月份二手房市場就開始企穩。“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判斷,年內再出現大規模的價格調整基本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