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認為,這些措施便利了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專業人員的職稱評價,激勵了他們在基層工作的積極性。“引導一部分人,尤其是在東部地區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人,鼓勵他們到邊遠基層去建功立業,有利于緩解東部地區人才過剩的現狀,合理配置人才資源。”
在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專業技術人才傾斜的同時,《意見》還提出健全層級設置,消弭不同行業之間職稱序列的差別。“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以拓展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打破了有關行業職稱的“天花板”,讓相關行業人才精神為之一振。以前評到副高職稱就“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小學、幼兒園教師等職業,將可以在職稱序列上“更上一層樓”,和其他正高級職稱“平起平坐”。對此,蕭鳴政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應讓人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不受天花板的限制。《意見》打破了某些行業職稱序列的‘限高令’,讓術業有專攻的人才得到肯定,有利于激勵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意見》還明確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市地或社會組織,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這不免讓一些專業技術人員擔心:以前省里統一評,評審結果全省通用,以后學校自主評審高級職稱,一個學校評出來的教授,另一個學校不認可怎么辦?與此同時,評審權下放后,區域、學校之間的差異,難免造成不同地區、不同科研院校高級職稱人員實際水平的差異。此前,上海、黑龍江等地試行衛生人才高級職稱直聘辦法。當這些直聘人員流動到其他省份時,各省態度不同,有的省份直接認可,也有的省份不予認可。
對此,國家人社部副部長湯濤曾表示,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后,我國將探索跨區域職稱互認機制。“評審權下放,并不意味著我們對職稱評審不管了,政府部門只是減少了行政審批,減少微觀管理,減少事務性工作,但人社、教育部門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構建政府監管、單位(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綜合體系。”江蘇省人社廳專技處相關人員表示。
很多海外回來的專業技術人員也表示,在國外高級職稱更多是作為職務來理解和對待,比如某人是耶魯大學的教授,但當他離開耶魯到了哈佛,未必就是教授了,他可能只能應聘上哈佛的副教授。而這種高校說了算的做法,有利于對人才產生正向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