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職稱評審機制如果要改革,有兩個出路,一個就是徹底取消職稱評審,回歸職務本身來評價個人,“擔當這個職務,就可以享受這個職務的待遇,不擔當這個職務,待遇就取消,沒有終身制。”另外一種就是把由行政主導評價體系改為學術同行評價,參評人員的論文可以不發表,但是應該提交到專家同行委員會,由同行的專家來給出評審意見。“我們現在的要求只規定了論文數量和發表期刊的級別,沒有完整的內容,這種評審,連小學生都可以當專家,反正只要核實下數量就行,根本也不看論文質量。”
但這種改革方向,張翼卻并不看好,“國外很多大學確實采取這種辦法,可是這個方法在我們這里很可能水土不服。就我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來看,如果沒有硬性指標,沒有嚴格程序,在我們這個人情社會里,執行起來很快就會走樣的。”
熊丙奇還建議政府機構退出職稱評審,把對人才的評價權交給各個用人單位,“政府只需要創造人才公平競爭、合理流動的環境就可以,不需要親自參與評價。否則,必然滋生學術腐敗和權力腐敗。”
最新
消息
評審委員會將
就論文進行調研
今天上午,北京市人力社會保障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主管職稱評審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專技處即將公布2017年1號文,明確從今年起職稱評審將不再需要提交計算機和英語考試通過證書。至于評審中對論文的要求,今年各系列的評審委員會也將進行調研,“肯定也將會有改革,但今年應該不會出改革意見。之前關于計算機和英語的改革也是調研了兩年才擬訂出改革方案。職稱評審影響面非常大,不能隨便輕易變革。”
主筆:周明杰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