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海歸”王雪宜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從小就經常到什剎海附近玩耍,長大之后出國留學八年,每次回北京都覺得北京的變化非常大。
外國的同學朋友到北京來玩,提起后海總會跟她說“去酒吧街玩去”,但她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細想后發現,原來是自己記憶中小時候的老北京慢慢變淡了。
作為北京孩子,王雪宜深愛著這片土地,她覺得什剎海不光有酒吧,更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地方,她想做點兒什么,卻又不知道要做什么。
結束英國的留學生活后,王雪宜回到北京,工作之余還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
那時她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藝術類的學位,就毅然決然的跑到美國與加拿大學習了插畫與視覺藝術。
但她心里埋藏的那個心愿,一直沒有熄滅。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雪宜在微信朋友圈里發現,有朋友發送了一條什剎海招聘“后海八爺”的信息。
這條不要求性別和學歷的招聘引起了她的興趣。這不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嗎?
王雪宜立馬報名參加招聘。“那時候只是模模糊糊的認為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可是后來發現這個職業承擔的文化責任很重。”王雪宜說到。
王雪宜上崗培訓的老師是老一輩“后海八爺”中的“三爺”,老北京人,從小就生長在什剎海,按王雪宜的話講,“三爺”有種老北京人身上的“范兒”,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很有文化修養的人。
“三爺”平時很愛看書,無論是跟人聊天還是給客人做講解,都是出口成章,這讓王雪宜十分佩服。
經過一個月的培訓,王雪宜在2018年元旦正式上崗了。在王雪宜這批“后海小八爺”里,有四位是北京人,他們都是從事文藝創作工作的,有畫畫的,也有做雕塑的,他們都會把自己的創作與什剎海地區的文化結合起來,用自己擅長的手法嘗試傳播什剎海的文化。雖是同門,但每個人感興趣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挖掘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