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高考會出現加分?其實這項政策是來源于1954年,教育部高校招生文件里面第一次出現了優先錄取這樣的文字,但優先錄取這個概念太寬泛了,各地裁量權是不一樣的,于是就干脆用加分這種方式來決定什么是優先錄取。到了2001年,對象為奧林匹克競賽優勝者加分,加分是可以在5分到20分左右。由于有了這樣的加分,大家議論就開始了。
比如說本來高考是公平的,那么有了這樣的加分,會不會損害這種公平?會不會打破素質教育或者說拽這個素質教育的后腿呢?另外對于學生來說,我真不愿意學、因為父母逼著我為了加分才學,而家長愿意逼著孩子嗎?種種種種使得奧賽的加分一直是飽受詬病,當奧賽加分被全面取消,它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個利?還是對于那些對奧數感興趣的孩子來說是個弊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這個政策實際上就是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意見一個延續、貫徹,整體上我看對所有的考生是有利的,特別是對于那些裸考的,不能加分的考生,他的考分更有用了。那么對于那些加分的考生,也讓他原來一些負擔減輕了,我認為是一個有利的比較好的做法。
可能媒體報道的時候有一些不夠準確的地方,這一次落實意見實際上是取消特長生的全國性加分,就是在全國面上大家統一的加分沒有了,事實上各個地方還有各個地方的一些加分,可能一些地方、一些學校它在自主招生或者其他的環節,它還認這個特長。
對于那些僅僅是沖著分數去參加這個奧賽的學生,肯定是說對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做了,那么如果你確實對這個奧賽還是感興趣,有這方面優勢潛能,我建議你還是可以保留在這方面的興趣,再繼續去努力,實際上也還是有機會讓你優勢特長有展示的機會。
今天,奧賽高考加分政策已成歷史,但在過去的數十年里,我國的奧林匹克競賽,特別是奧數競技和教育,卻經歷了一番跌宕起伏的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