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3月5日)驚蟄,古稱“啟蟄”,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3個節(jié)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動物冬藏伏土,稱“蟄”;“驚蟄節(jié)”時,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蟲醒,天暖,漸有春雷,進入春耕季節(jié)。
驚蟄
太陽黃經(jīng)345°,二月節(jié)
是日驚蟄,雷發(fā)東隅,潛蟄驚出。此時節(jié),暖風(fēng)細雨,草木蔓發(fā),鳥蟲鳴啾,步入山徑或弄泉玩石,或漱齒濯足,林澗拾松枝汲山泉,焚妙香煮苦茗最為愜意,與麝犢共臥于松柏豐草間,與鶴雛共舞于百花深處。田間新犁耙田如櫛,農(nóng)友問桑說麻,同投竿取魚,決渠灌花。待看花繁錦簇時,街巷山渠杏花聲。
驚蟄三候
一候,桃始華丨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tài)。
二候,倉庚鳴丨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云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xù)”就成了悲聲。
三候,鷹化為鳩丨古人稱“鳩”為布谷鳥,仲春時因“喙(huì)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