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
19、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說:“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個問題卻還沒弄明白,就不去開導他;若非弟子想表達某種意思卻表達不出來,就不去啟發他。舉一個墻角做例子給弟子講清楚,而弟子不能觸類旁通推知另外三個墻角的情況(即不能由一件事情類推而弄明白其他許多事情),不再次去教他。”) (《論語●述而》)
2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2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說:“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是上等的;通過學習而有知識的人,次一些;困頓而學得知識的,又次一些;困頓并且不學知識的人就屬于下等的了。”) (《論語●季氏》)
22、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賢賢易色: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輕女色。致其身:獻其身。) (《論語●學而》)
2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品德高尚的人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勤勉于做事而謹慎于言談,接近有道德的人來匡正自己的錯誤。) (《論語●學而》)
24、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孔子說:“古代學習的人是為了自己(增加學識、修養道德),現在學習的人是為了向別人賣弄。”)(《論語●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