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如何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如何強化師德師風建設以及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等作出頂層設計和明確要求。意見指出,要采取措施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是一個目標,是讓教師這個職業回歸社會理想的期許,回歸其應有的崇高地位。這個目標對應的現實卻是,很多人不看重教師這個職業,社會心理上并不太認同這個職業。努力改變這樣的現狀,不僅是教師群體的意愿,也是社會上早已存在的普遍呼聲。
一個職業令人羨慕,總有客觀原因。譬如待遇、身份、地位,決定了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能否獲得體面的生存,影響了這樣一個職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現實情況來看,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待遇比以往有了很大好轉,但還存在地區差距,譬如大城市比中小城市、農村的情況要好,重點學校比一般學校要好。對于不少從事這份職業的人而言,教師是份穩妥的職業而已,比高薪崗位的競爭力小一些,可以成為職業生涯中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尊師重教是中國優秀傳統,人民尊師是因為國家重教。國家改革,既是制度、政策方面的具體調整,也傳遞著價值導向,重塑著教師職業的社會形象。教師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不是普通職業。教師的背后是國家教育使命,承擔的是弘揚知識、教書育人的崇高工作。但是,如果這些崇高屬性只是理想的情況,現實中得不到體現,人們所看到的很多教師只是為飯碗從事這份職業,心理上不會認同,不會高看教師,這個職業很難真正讓人羨慕。當下,在一些人看來,教師與普通的崗位沒有太大差異,并不值得過高推崇,譬如幼兒園教師似乎只充當保姆的角色,中小學教師不過是窮酸腐儒。
國家改革,呼喚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投身教師職業。把教師職業當謀生飯碗,待遇提得再高,這份職業也沒有光環。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像教師一樣的職業,需要遠遠超過職業本身的投入,才能真正實現這份職業應有的價值。雖然今天我們早已不提倡兩袖清風、淡泊名利,但仍然呼喚內心的神圣感和匠人情懷,很多職業都有它內在的追求。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如果連很多教師都矮化了自己的工作,當然也很難得到社會的羨慕。
針對目前教師行業存在的問題,意見從頂層設計上,通過系統的改革方案保障教師地位的提升,將讓更多教師享受職業的自豪感,會激發出教師們的職業創造力。只有改善教師職業的土壤,吸引更多有志于教育事業的人才進入這個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才能徹底改變這個職業的現狀。我們由衷希望教師會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正如那些被賦予崇高社會使命感的職業,都應該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華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