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海淀區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首場發布會上獲悉,海淀區2018年將增加中小學學位3000個,新增幼兒園學位6800個,在2018-2020年內,海淀區預計將建近100所幼兒園,增加3萬個幼兒園學位。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海淀區將優化教育資源規劃布局,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首師大二附中曙光校區、八一學校小學部等新建、改擴建工程,多措并舉增加中小學學位3000個,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幼兒園學位6800個。
針對家長們關心的幼兒園學位問題,海淀區教工委副書記、區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喬鍵介紹,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新生兒大量增加,目前的幼兒園數量已不能滿足需求量,海淀區預計在三年內新建近100所中等以上幼兒園,按每所幼兒園接收300名學生計算,海淀區將增加3萬個幼兒園學位。“海淀沒有那么多地方新建幼兒園,我們會通過和高校、機關、企業等單位的合作來新建幼兒園,待政府正式批文后,我們會開展工作,爭取到2020年完成這項工作。”喬鍵說。
在校園安全管理上,海淀區將探索建立一支專業化執法隊伍,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高效治理培訓機構和未經審核的自辦園,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
在中小學入學方面,喬鍵表示,海淀區中小學布局工作已完成,現在進入“掃尾”工作,新建中小學將會先后展開招生工作。“比如,首師大附中西北旺校區今年爭取啟動招生,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的建設將在今年完成,預計辦72個班,爭取在2018年啟動初中招生。”喬鍵說,新建校的建設工作完成后,海淀區中小學學位會有所增加。
其他亮點
重點街鎮區域增設PM2.5小微監測站
海淀區2017年PM2.5年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位居城六區首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海淀區環保局副局長王宏昨天介紹,今年海淀區將通過大數據提升管理精準度,在重點街鎮區域增設PM2.5小微監測站。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去年,海淀區持續深化“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四大領域治理工作,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海淀區去年完成21個街鎮26000余戶“無煤化”改造工作,實現轄區基本無煤化;對道路機動車加大排放監管力度,建設移動式和固定式遙感檢測裝置篩查超標排放車輛;淘汰16家不符合產業定位的企業,完成234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全區29個街鎮設置降塵監測點,實施了10處共35.87公頃綠地建設。
就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王宏表示,海淀區環保局將強化科技手段,通過一系列大數據分析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海淀區完成了300余處PM2.5小微子站的監測網絡建設。從2016年開展這項工作,海淀區內每隔1平方公里就有一個PM2.5小微子站,目前300余處PM2.5小微子站已覆蓋全區,接下來還會在重點的街鎮區域增設站點。“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站點數據,下一步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讓數據來為我們提供環保督察整改方向。”王宏說,海淀區環保局還將引入各項高新技術來推動“管理減排”工作,持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
文/本報記者 李夢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