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簽署紅色文化系列教材編寫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江西省將以“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編寫包括幼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含中職中專)、大學(含高職高專)共6冊紅色文化教材,計劃今年8月出版。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季表示,如此大范圍、大規模、成系統地編寫紅色文化教材,在國內尚屬首次。
為什么編寫——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狼牙山五壯士是假的’‘按照人的生理來說,邱少云被大火燒到那個程度不可能不叫喊’……這些說法簡直就是歪曲歷史、誹謗英雄人物。”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對網絡上出現的這類言論義憤填膺,“編寫紅色文化教材,就是要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愛國、愛人民的種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陳子季說,傳承好、發揚好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是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省委教育工委書記黃小華認為,編寫紅色文化教材,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學術、進培訓、進讀本、進課程、進頭腦的具體表現。紅色文化教材對促進紅色文化根植當代青少年,對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為何選擇江西——
底蘊深厚特點鮮明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瑞金是共和國的搖籃,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江西涌現出了方志敏等一批杰出紅色人物,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5萬余人,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擁有革命遺址2400余處。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認為,無數革命先輩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這是江西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和鑄魂育人的鮮活教材。
近年來,江西省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育人工作,突出“紅色思想引領、紅色文化熏陶、紅色實踐錘煉”三條主線,編寫了《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永遠的旗幟: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等一系列紅色文化讀本,開展了“紅色、綠色、古色”主題教育活動,構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發展的工作格局,將江西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辦學育人優勢,形成了鮮明的紅色文化育人特色。
陳子季認為,教育部和江西合作編寫紅色文化教材是“最佳選擇、最佳合作”。“江西紅色歌曲聽不盡、紅色戲劇唱不斷、紅色故事講不完、紅色人物數不清,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核心價值,推動紅色精神薪火相傳,對江西這個革命圣地來說,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如何編寫好——
講故事懂道理會做人
此套紅色文化教材的編寫,列入了教育部2018年重點工作。怎樣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實現“三紅變三好”,是教材編寫的出發點。
省教育廳副廳長汪立夏建議,要在教材體例上尋求突破,比如幼兒園以兒歌、小學以故事、初中以文章、高中以著作、大學以思考等框架呈現,表達上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突出趣味性、實踐性、通俗易懂。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這套教材要“從江西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從歷史出發,走向今天、走向明天;從政治出發,走向趣味、走向教育”。井岡山大學原校長張泰城告訴記者,紅色文化教材的宗旨應是講故事、懂道理、會做人、能接班,編寫時要充分汲取地方文化,注意時代特征,內容要豐富,思想要開明,形式要活潑,語言要清新,行文要流暢。
紅色文化教材叢書策劃編輯、江西高校出版社副社長吳子明表示,編寫教材時會特別注重“情、品、智、思、魂、行”的感化作用,用歷史的情感、人物的品格、英雄的智慧、紅色的思想、精神的靈魂、榜樣的力量去引導青少年,鼓舞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自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