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些幼兒園爆出“虐童”事件,讓許多人都分外揪心,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專業幼師的重要性,那么,在上海是否所有的幼兒園都能順利招到幼師畢業生?上海幼兒園師資的缺口究竟有多大?
上海全市3至6歲在園幼兒即將突破60萬人,而滬上承擔幼教師資人才培養的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2家本科院校,以及上海師大天華學院、上外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等高職高專民辦院校,每年培養的本科和大專畢業生在1500人左右,此外還有一部分研究生畢業生。
但相比滬上幼教每年2000至3000人的需求總量,本地人才缺口仍達1/3。
在上海,
所有在園幼教均持教師資格證才能上崗,
眼下學前教育專業的“科班”專業教師還遠遠不夠。
隨著人口導入、新園建設、二孩高峰等,
幼教師資的缺口和短板該如何補?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做了一番調查和分析。
供不應求招聘難
今年,市示范性幼兒園虹口區實驗幼兒園希望招聘4名幼教,到目前為止,只招到1人。
園長顧偉毅說,這名民辦高校畢業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已考取幼教資格證,考慮到多名在園幼教正在備孕,園方必須提前為后續師資做好準備。
其實,隨著社會上以及女教師自身“二孩”增加,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也會加大。
虹口區教育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鐘靖透露,預計未來2至3年,虹口區大約有20%、100多位一線幼教退休,眼下幼兒園女教師生二胎增多,區內正缺學前教育老師。今年,虹口區教育人才服務中心組織集體招聘幼兒園老師80多人。
在郊區,幼教師資缺口更大,招聘難題更為顯著。
今年冬季長三角師資招聘專場上,嘉定區教育人才中心主任朱英透露,今年是嘉定區歷年來教師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一年,在全區招聘的800多名老師中,學前教育領域需求顯著,預計招聘280名學前教育老師。“專業培養渠道畢業的供給少,幼教總體收入不算高,因此專業人才招聘出現瓶頸。”
但松江區教育局托幼辦副主任何琳芳強調,幼教師資門檻不能降低,至少要求本科以上。每到招聘季,為了吸引更多優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來松江幼兒園工作,近年區教育局連續組團到外省市招聘,今年僅幼教崗位就招200多人。
全上海僅今年新開辦的幼兒園就達到33所,最高可滿足約14580名適齡幼兒的入園需求。根據市衛計委測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3至5年內,全市戶籍人口有可能新增出生人口6萬至12萬人,每年約新增2萬至3萬人,帶來的正是入園入學的高峰。
作為國內較早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主任黃瑾告訴記者:“目前這個國家特色專業、市重點專業,每年培養學前專業本科生約120人,這與本地兄弟院校一樣已達到相當規模。”
而北京、江蘇等教育發達城市的其他師范名校,學前專業本科培養規模甚至只有兩位數。若本科專業從120人增至150人,其實對大局也于事無補;至于人數翻倍的想法,更是不盡科學合理。“有時候,數量與質量是一對矛盾,不宜以犧牲質量為代價,不顧專業師資、學科建設的現狀,盲目放大培養規模。”
學歷高了但收入低
其實,早在從本世紀初,為了吸引更多有志于從事幼教一線工作的社會人士加入幼教行列,上海面向社會接受報名報考,開展幼教專業培訓。考取幼教資格證后,經過專業的職前、職中培訓,可到幼兒園“上崗”。
長寧區新實驗幼兒園是市中心一家公辦一級幼兒園,今年推出一個幼教崗位,希望是學前教育專業人才,但至今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市特級園長、特級教師周劍說,一邊是社會人士爭相報考幼教資格證,一邊是幼兒園招不到合適的專業人選,從而陷入了一個怪圈。
如今,為何學前教育人才招聘難,尤其是專業師資缺口大?
業內人士分析,華東師大、上海師大這2所師范類高校每年幼教應屆畢業生加起來只有兩三百名,同時滬上還有一些高職高專院校也承擔著幼教師資人才培養工作,培養規模盡管可以更大一些,但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幼教師資的起點不能放低。在部分區,“本科”成了最低要求,一些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源,也未必看得上。
黃瑾表示,截至2016年,本市公辦幼兒園師資已有70%達到本科學歷,市中心城區的示范園、一級園等基本只招收本科畢業生,華東師大本科畢業生更是被早早“一搶而空”。今年,華東師大送出了20年來最后一批100名大專層面的學前專業畢業生。2015年之前,學前教育專業還保留著華東師大全校最后一個專科的“尾巴”,而2015年時學校獲批停止這一3年制的專科招生,原因正是在于這一從業者的學歷需求變化。
但同時,一部分華東師大、上海師大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哪怕有意愿從事本專業工作,幼兒園一線教師也不是唯一選擇,或者從教后轉行;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的收入在整個教師群體中,還是屬于偏低,這也造成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難招。
目前,滬上幼教新教師年薪大約在8萬元左右,一般幼教教師在9萬至10萬元。何琳芳坦言,生活成本高,不足以吸引優秀的外省市學前教育人才來滬當幼教,相反可能去周邊江蘇、浙江等兄弟省份發展。
再加上,近年來,還有一些幼兒園幼教轉崗至小學綜合科老師崗位去發展,或轉行到社會早教機構等,直接導致幼教師資流失。有業內人士擔心:因為幼教師資“饑荒”,甚至可能給民辦幼兒園帶來無證人員上崗的隱患。
頂層設計提升吸引力
“從建設意義上講,應當做好頂層設計和上位規劃,提升幼師收入待遇和社會地位,才能增強學前專業的吸引力和畢業生職業發展的前景,讓更多學生熱衷報考、樂于對口,這是避免惡性循環、實現破局發展的關鍵所在。”黃瑾說。
同樣,在市教育學會幼教專委會主任何幼華看來,從事3—6歲兒童教育的幼教師資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不能僅靠短期培訓“上崗”,需要更多專業的優秀人才,在加強對在園幼教職前、職中培訓的同時,還應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比。但目前,國內其他地方也有培養資質不夠的院校,硬性拔高,擴招生源,結果無法保障培養質量,適得其反。
業內人士同時建議:
一方面,適當擴大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規模和計劃招生數。目前,高等院校培養模式偏向研究型人才,希望能往幼教系統的應用型教師發展;
另一方面,對于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通過申請學前教育相關專業,設置一些應用型幼教人才培養專業,以滿足近期需要。
此外,增加在職或職后的學歷提升,也是一條路徑。
上海師大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李燕說,目前學前教育系每年還有50名左右的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這些兩年制教育碩士的生源都是已有從業經歷者,但本科階段專業未必是學前專業,比如:外語專業也有攻讀學前教育方向的教育碩士。
上海幼師本科化比例已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與教育發達省份相比,也高了幾十個百分點。但從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英美等國幼教早已實現“全本科”,法國更是統一達到碩士層次。這種規范化培養模式,取得學位之后的專業對口性更強,也有助于幼教師資學歷水平的整體提升,其“規培”規模也正在逐年增長。
在政策支撐上,李燕還認為,上海可適度放開對相關專業畢業生留滬工作的戶籍限制。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非本市戶籍本科生留滬有一定難度,甚至研究生也出現類似問題,這不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吸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充實上海幼教師資。
圖表來源:鏑次元數據傳媒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