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學歷和證書,幼師素質還是參差不齊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宗順說,目前國內早教師資培養、幼教行業的注冊、管理都存在不足。
據了解,國內3~6歲及6歲以后的教育都歸教育部門管理。3歲以前所謂的早教,國內教育部門現在并無明確的任務。有的幼兒園有此類項目,是因為其審批權是工商管理部門按照注冊公司的模式去審批的。
進入幼兒、早教行業的企業看中的是市場,于是以降低幼師或保育員資質的做法來降低運營成本,就成了很多民辦幼兒園或早教機構的通行做法。
公開數據統計,現在民辦的幼兒園基本占到60%以上。到去年為止,超過55%的幼兒在民辦幼兒園。在朱宗順看來,民辦幼兒園有利潤考量,如果按照公辦幼兒園的標準來,那十年都賺不到錢。
2015年11月教育部發布的《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專科以上學歷教師占比為66%,農村地區不到50%;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占比為61%,持非幼教教師資格證的占比17%,無證教師占比為22%,農村地區無證教師比例高達44%。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總數為381.8萬,幼兒園園長、專任教師學歷、專業技術職業者有249.8萬,碩士學歷占0.27%,本科學歷占20.91%,專科學歷占56.4%,高中學歷占20.56%,高中以下學歷占1.89%。
朱宗順說,調查發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對師資力量的要求至少是專科畢業和拿教師資格證,但實際上很多幼教機構并沒有達到,“民辦幼兒園絕對達不到。”錢少壓力大,年輕人不太愿意去做幼師
另一方面,愿意從事幼教職業的年輕人很有限。
朱宗順說,光加強教育沒用,還要提高待遇。
據2016年調查數據,僅69%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會去做老師,還不一定是幼師。這和幼師薪酬水平較低有關系,目前,國內幼師薪酬水平較其他老師一般要低30%。
此外,社會上對于幼教職業的認知差異甚至誤解,讓幼教從業者很容易缺乏職業榮譽感。朱宗順發現很多家長對幼教的看法并不公正,而且缺乏基本的尊重,往往把幼師當成保姆。“社會上很多人對幼教從業者卻是低看一眼。”這些原因導致從事幼教的年輕人壓力很大,甚至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浙師大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曾做過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調查,發現從業兩三年以后,從業者會出現厭煩情緒,陷入倦怠期,會出現離職、流失的問題,這導致幼教供應不足。
幼教人員的流失是常態,而需求量卻在逐年提高,這也導致新招收的幼教人員素質不能保證。
朱宗順說,這就是核心問題。“畢業生自然是哪里條件好去哪里,錢少還壓力大的幼兒園,就很難招到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