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親切關懷青少年健康成長。近些年來,每逢“六一”兒童節,習近平總書記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向全國小朋友送出美好的祝愿。
作為一位長輩與大朋友,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的互動、諄諄的叮囑、真摯的祝福不僅是引導激勵孩子們成長成才的寶貴財富,更以其滿富閱歷、明理深思的經驗之談,引起了廣大家長的認同與共鳴。
資料圖:2015年6月1日,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習近平來到人民大會堂,與代表們親切握手,并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王曄 攝
習語諄諄
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2013年4月2日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大的。實現我們的夢想,靠我們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兒童從小就要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長大后做對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
——在同全國各族少年兒童代表共慶“六一”國際兒童節時的講話,2013年5月29日
要從小學習做人。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要堅持品德為先。你們現在都是小樹苗,品德的養成需要豐富的營養、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苗壯成長。現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將來人就做得越好。
——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的講話,2015年6月1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獲教子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保護環境、愛綠護綠的意識,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實踐者,積極培育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用自己的雙手為祖國播種綠色,美化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
——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2017年3月29日
共鳴聲聲
“爸爸媽媽在公眾場合告訴我應該講文明,講禮貌,有愛心,給老弱病殘讓座。他們會帶我遵守交通規則,要排隊,愛護公物。”12歲的周澤凱小朋友自小就聽媽媽講過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我不做熊孩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完全認同這句話。我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愛孩子就一定要教育好。”周澤凱的媽媽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說,“習總書記說孩子的品德教育最重要。我們就是從禮讓、關門、問候這些小細節入手,教育孩子的社會公德心,讓他從小養成好的品德。”
9歲的張熙林小朋友在媽媽的鼓勵下,堅持練習舞蹈,沒有半途而廢。“媽媽希望我在學習之余,也能多運動。學跳舞不難,堅持下去難。”張熙林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以前我都不敢上臺表演,現在我自信,不怕了。”
“習總書記強調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兒童要增強體魄。真說到了我們為人父母的心里去。現在孩子課業負擔不輕,更應該多運動。”張熙林的媽媽說,“就像總書記說的,我們的孩子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個好身體,長大了才能成才。”
9歲的艾米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好演員。在媽媽的引導下,她一面學習表演,一面更努力地學習文化課。“演員需要文化知識,如果沒有文化,讀不懂劇本,肯定演不出好戲。”
“想象力和創造力要從學習中來。”關于孩子學習知識的重要性,艾米的媽媽十分認同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既照顧培養孩子的表演興趣,又督促她不把學習落下。“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孩子在學習表演時,鍛煉了能力,也陶冶了責任意識。”(記者 曾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