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剛性制度保障投入
王丹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她家經濟條件一般,希望在家附近給兒子找家幼兒園,方便接送;首選公立幼兒園,如果實在不行,希望能夠選擇托費適中的民辦幼兒園。
“如果民辦幼兒園動輒每月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我是負擔不起的。”王丹說。
對此情況,國家政策層面上已經提出了解決方案。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布,其中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具體政策措施包括: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立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
同年年底,《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十條意見。
其中提出,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今年5月,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部門印發了《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解讀該意見時表示,“十三五”時期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指標是: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立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左右。
對此,《北京藍皮書》建議,大力發展公立園,是北京市學前教育發展中不可松懈的事情:通過教育資源整合、教育布局調整以及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等,增加公立幼兒園數量;逐步將企事業單位辦園和集體辦園等納入教育部門統一建設和管理,在資金投入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園同等待遇。
此外,《北京藍皮書》還建議,為落實中央政策,可以創新政府與民辦機構合作模式,支持建設普惠性民辦園。同時,可以加強政府與民辦學前機構的合作,吸納相對質優、有特色的民辦幼兒園,為公眾提供普惠性入園機會。
傅添的建議則是,建立剛性制度約束保障北京市加大學前教育投入。首先,要把學前教育發展的所需經費,明確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安排一定的比例,并逐年增長;其次,要鼓勵和吸引多渠道的社會力量辦園,以彌補公共財政的不足,同時必須進行嚴格的審批和質量監管,以規范整個學前教育體系。
“鑒于學前教育尚不屬于義務教育體系,而且學前教育在我國各地的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北京市可以而且應當制定出臺更具體的學前教育地方法規,對學前教育的法律地位、經費投入機制、辦學標準、質量監管和評價體系等,進行立法規范。”傅添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記者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