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的感覺與近日對外發布的《北京藍皮書》給出的數據相一致。
《北京藍皮書》給出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北京市一直在持續增加幼兒園的數量,2010年為1266所,到了2015年增加為1487所。
與此同時,北京市幼兒園的在園人數持續增加。2004年前后,在園人數為20萬人左右,到了2015年,在園人數增加到39.41萬人。
根據《北京藍皮書》的統計,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北京市園均幼兒數量較大。2014年,北京幼兒園園均幼兒數量達256人,居全國第三位;2015年又增加到265人。
就區域來說,北京市范圍內,目前以朝陽區、海淀區的幼兒園數量最多。近5年,除房山區、懷柔區幼兒園數量減少,東城區幼兒園數量基本不變以外,其他各區幼兒園數量均在增加,并以通州區幼兒園數量增幅最大。
就在園人數來說,以海淀區、大興區園均幼兒數量最多,延慶區園均幼兒數量最少。
《北京藍皮書》撰稿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婧認為,2010年以來,北京市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趨勢較好,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區緩解了“入園難”的情況。但北京市的學前教育需求仍在不斷擴大、教育資源仍然緊缺,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將使“入園難”問題凸顯。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師傅添博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數據很直觀地反映出了當前北京市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
傅添的判斷是,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幼兒園面臨的這種挑戰在未來會愈發嚴峻。因此,學前教育亟待獲得更多的政策關注、經費投入和立法規范。
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需增加
王丹為兒子找幼兒園時遇到了選擇難題。
王丹首選公立幼兒園。趁著工作之余,她按照事先查到的電話,給3家公立幼兒園打電話。
首先撥通的是大家口碑最好的一家幼兒園,辦園時間長,大家評價飯菜不錯,一個月收費不到2000元,飯費另算。結果好不容易打通電話,對方告知,6月份就報名結束了,只能等明年。
第二家幼兒園屬于區屬幼兒園,大家的口碑也很好,但接電話人員告訴她,當年招生名額已滿。
最后一家幼兒園屬于街道開辦,一個月收費2000元左右。打通電話得知,報名也結束了,如果想報名,可以在工作日到門衛處登記,然后等通知。
王丹后來得知,公立幼兒園有財政補貼,收費比較低,設施、師資都不錯,是大家的首選,所以家長過完年之后就開始打聽報名事宜,當年五六月份基本上報名結束。
王丹轉而聯系民辦幼兒園。幾家幼兒園的態度都不錯,邀請她到園進一步了解。
8月中旬的一天,王丹請假集中時間走訪了幾家民辦幼兒園。
她先是到一家開辦十幾年的普通民辦幼兒園,這家幼兒園既不是雙語教學,也不是蒙氏教學,但是校區面積挺大,位置不錯,就在馬路邊上。
園長接待了她,還帶著孩子在游戲區玩耍了一會兒。幼兒園接收3歲以下的孩子,一個班不到20名孩子,有4名老師,按年交費的話,每月4200元,伙食費另算。
另一家民辦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在附近數一數二,外觀彩繪的幼兒園教學樓非常醒目,總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課程有全英文和雙語兩種,但價格也很“可觀”,每月費用在1萬元以上。
當天,王丹還走訪了其他3家民辦幼兒園,都接收3歲左右的幼兒,也有名額,價格都在每月五六千元之間。
走了一圈下來,王丹更傾向于把兒子送進公立幼兒園,哪怕是需要等待。
傅添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現實中,基于高昂的費用,家長即便在有很多民辦幼兒園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也更加青睞政府監管有力、收費合理、管理規范的公立幼兒園。
王婧在《北京藍皮書》中分析,一般民辦園的保教費用是公辦園的3倍至6倍,部分雙語幼兒園等高端幼兒園的保教費用更高,許多家庭更愿意選擇公立園。
王婧表示,加之公立幼兒園享有政府補貼或者財政撥款,入園的幼兒可以以低廉的價格得到較為優質的服務和教育。但公立園學位有限,一些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公立幼兒園,更是“一位難求”。
王婧認為,近10年間,由于學前階段適齡人口激增以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北京市學前教育在園幼兒數量急劇增加,年均增加近兩萬人,而幼兒園數量的增長速度卻低于適齡幼兒數量的增長,學前教育資源仍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