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需求報名火熱
盡管各種“沒保障”,可因學校不提供午休場所,家長工作繁忙、離家遠等原因,導致這些寄宿點報名火熱。
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的王女士和愛人經營著一家小餐館,每天早出晚歸,面對無法按時接送孩子上下課的現實問題,無奈之下只好選擇離學院不遠的寄宿點,“沒辦法,只要孩子有地方可去。”她告訴記者,相對于寄宿點的衛生和環境,自己考慮更多的是,中午放學后孩子有沒人幫忙看管,至于其他自己則無暇顧及太多。
兒子同樣寄宿在校外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學校距離家有40分鐘的車程,自己和家人都是雙職工,每天來回接送不大現實,大人孩子都沒時間午休,寄宿點一定程度上為他們解決了“中午放學后孩子去哪兒”的難題。李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講道,“房間的環境比較差,擠滿了人,樓道比較窄,萬一發生火災什么的孩子們都來不及跑。”盡管如此,除了把孩子放在寄宿點,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安頓孩子。
走訪中,記者發現,這些寄宿點儼然已成“剛需”。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小學學位逐漸增多,學校對教室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一些原本提供給學生用餐及住宿的場所不得不重新改造后用于教學,學生中午放學后在學校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這種情況下家長只好將孩子送去學校附近的民辦寄宿點。
今年海口龍華區綜治辦曾組織區多個部門深入轄區校外寄宿點,對安全隱患開展“拉網式”專項排查整治,僅在農墾一小周邊,就找到了99個寄宿點,有887名學生中午寄住其中,人數占農墾一小總學生數的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