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西藏探索”
已有35年教齡的魏小東覺得,自己在這里似乎找回了1985年剛剛走上教師崗位時的興奮與喜悅,“找回了初心”。
為學生讀故事,購買書籍,成立“南開書屋”,制訂閱讀計劃……作為拉薩市實驗小學教學管理副校長、藏族班的語文老師,魏小東為了讓孩子親近漢語,至今在努力探索適合藏族學生的學習方法。
高一第一學期結束時,陳佐如等援藏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的成績比當地老師低出一大截。
“怎么回事?”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援藏校長王與雄也納悶,后來他與老師總結研究,發現“一是學校中的藏地學生缺乏‘目標性’;二是這里的學生基礎薄弱,尤其是理科基礎,學習能力較弱”。在王與雄看來,援藏老師有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本地老師有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于是他強調援藏教師與本地教師的融合,二者搭配管理,集體備課。
慢慢地,陳佐如也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小碎步”:多重復,常檢查,多督促,于是班級成績快速提升。
陳佐如覺得自己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偶爾躺在陽光下打個盹兒已是一天中難得的休息時刻,但他說自己是幸福的。
遇到陳佐如這位援藏老師,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索朗益西很是感激,“老師從來不會放棄我們任何一個人,哪怕成績很差,他也會鼓勵你,讓你去思考,去努力”。
這個藏族女孩漸漸有了自己的夢想:“老師說內地很多地方也很美,我想去看看,我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走出去。”
“離開時能留下些什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