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無情,如若發生破壞性地震,市民都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知曉哪里可能遭受破壞,盡快采取避震逃生措施。按照國家規劃,預計到2021年,遼寧地震預警系統將在地震發生后數秒內,實現地震參數的測定,先于地震波到達之前,向社會發布警報信息,可為社會公眾應急避險逃生提供短暫時間。遼寧168個中小學將設立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如遇破壞性地震可及時發布地震預警信號,便于學校組織學生應急避險逃生。
8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地震局副局長廖旭表示,遼寧省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作為國家項目的一部分,已于2015年11月正式啟動,將于2020年底建設完成,2021年投入試運行。
遼寧9萬平方公里納入重點地震預警區
2015年,國家啟動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計劃于2020年建成,將提供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信息和重點預警區內秒級地震預警信息。按照國家規劃,該工程以地震多發的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天山地震帶等地區為重點地震預警區,新建和升級改造包括基準站和基本站在內的5000余個地震觀測臺站,建設1個國家級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中心,31個區域級分中心。遼寧中西部地區約9萬平方公里將納入華北重點地震預警區。
遼寧將實現每縣一個基準觀測臺站
按照規劃,遼寧計劃建設959個觀測臺站。建設完成后,能夠達到遼寧省每個縣有一個基準站或基本站,遼寧所屬華北地震重點預警區內達到每鄉一個一般站。基準站或基本站平均間距低于30公里,總站點的平均間距達到或接近8-12公里,從而為該項目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
168所中小學校將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
根據遼寧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規劃選址有關要求,將在全省部分中小學校安裝地震烈度儀,設立了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168個,如遇有破壞性地震發生,及時發布地震預警信號,便于中小學校有效地組織學生應急避險逃生,減少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預警信息可為公眾應急避險逃生提供短暫時間;可向重點地震預警區內168所中小學校發布地震預警信息,以便學校師生的地震逃生避險;可為城市供水和供電系統、水庫大壩、大型變電站及輸油輸氣管線、高速鐵路等重大建設工程和生命線工程啟動地震應急處置提供幫助,根據預警信息啟動相應的制動、關閉等應急處置,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導致的直接災害及衍生的次生災害損失;可向核電、水利、燃氣、化工、醫療衛生、商業等行業的1至2個示范企業發布定制化緊急地震信息,服務有關企業的地震緊急處置。
地震預警不等于地震預報
省地震局專家表示,地震預警不等于地震預報,它是指在地震發生后數秒內把預警信息準確地發布到可能遭受地震破壞的地區,而不是為了滿足公眾提前幾十秒知道哪里發生地震。地震預警是秒級響應,公眾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就要采取避震逃生措施。地震預警對于地震破壞最嚴重的震中地區是無能為力的,地震預警時間很短、減災效果有限。“我們不能把地震預警神化,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才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根本出路。”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唐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