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低齡學生被父母送至美國、英國、澳洲等地留學(課程),其中去美國的居多數。這些孩子有的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在國外讀書,也有一大部分因為學校住宿費用昂貴的原因被送去了寄宿家庭。送去寄宿家庭的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嗎?寄宿家庭能否真正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如何選擇寄宿家庭?
孩子在出國之前會被要求做一份關于自己選擇寄宿家庭特殊要求的調查問卷。問卷上的問題包括“是否可以有寵物;寄宿家庭自己的孩子是否也住家;”當然有些寄宿家庭也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只限男生等。然后會按照彼此的要求隨機分配。
寄宿家庭生活
Homestay即住家,如若住在小鎮,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一幢樓,后院有草坪,管三餐、網費和水電費。自己出去吃要單獨算錢。孩子需要自己整理房間。剛開始住進去會經常一起吃飯,慢慢熟悉一點便不強求一起吃。學生需要自己洗碗,衣服需要放洗衣機和烘干機,需要自己把垃圾桶推到路邊。每家就一個學生,有的家會有寵物。
寄宿家庭的小溫暖
寄宿家庭給遠離故土的孩子們帶來家的溫暖,讓他們不再有那么強的孤獨感。網友@下水道龍王表示“好想我寄宿家庭,想冰冷的伊利諾伊以及林子里溫暖的木屋,精心布置的木桌,一大早就起床準備菜式萬年不變的感恩節大餐。”
網友@五瓣丁香helen“侄女在哈法的寄宿家庭,可愛的、非常可愛的、可愛至極的小朋友,相處很和諧,很融洽!”
另外,寄宿家庭的家庭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增強了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網友@寧波二中外事辦“孩子們在寄宿家庭自由活動,據了解,有小伙伴們成群結隊坐火車去紐倫堡游覽,有去騎馬射箭,有去游泳鍛煉,有去郊外游玩等,活動相當豐富有趣。”
寄宿家庭的小噩夢
“見到杭州女學生珍妮的時候瘦瘦的,吃飯時候她能夠迅速吃掉一整條魚,她說在寄宿家庭實在太餓了,從沒吃飽過,早中晚都是一片面包加牛奶。因為血糖低暈倒過好幾次。”另外一個同學因為從沒吃飽過所以自己買東西回去,而寄宿家庭不允許把食物帶進屋子里,所以只好放在廚房,但當同學去吃的時候就已經被主人吃光了。很多低齡的留學生在國外并沒有感受到所謂的家庭的溫暖。這些不好的記憶或許給我們的孩子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多倫多華人主流媒體,《都市報》關于多倫多寄宿家庭曾經采訪過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國際部負責人謝燕萍表示,“時下的寄宿家庭,可能限于經濟狀況,不少均是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忽視與寄宿學生的溝通,飲食、生活習慣,文化語言的差異,導致許多不愉快發生。”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完整的、健康的家庭無論貧富都是幸福的。無數中介宣傳美國的寄宿家庭充滿友愛,美國的課程設置會讓我們的孩子有多好的發展,但是低齡孩子適應能力弱、自我保護力差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這樣子再美好的前程又有什么意義?
家長如何給孩子選擇寄宿家庭?
乘車距離:寄宿家庭到學校乘車是否方便,大約需要多久的車程。一般來講,學生乘車從家到學校需要30-50分鐘。若家庭離學校很近,孩子乘坐校車就可以在30分鐘之內到達,甚至可以走路上學。
設施:孩子是否有單獨、舒適的房間,房間內是否有寵物和有毒物質。
主人背景:充分了解寄宿家庭主人的職業、族裔、家庭成員、宗教信仰、飲食習慣、作息時間、有無接待過留學生記錄以及有無犯罪記錄等。
要求:對孩子的作息時間、生活習慣、使用家電用品有無限制。
了解孩子需求:家長要充分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對于寄宿家庭的需求。
父母陪伴加強監管
一些小留學生在異地求學因自制力差、適應力缺乏監護人管理,出現了車禍、吸毒、打架、輟學等惡性事件,嚴重者面臨重罪指控。今年六月中國留學生綁架并施虐同胞案在美國開庭,兩中國女生遭十幾名中國小留學生拳打腳踢、扒光衣服拍照,帶頭施暴的女孩19歲,同伙中最小的才14歲。
希望相關國際加強對寄宿家庭的監管,給未成年留學生家長發放F2陪讀簽證,讓他們盡可能有家人陪伴。父母的陪伴和有效的監管、讓孩子擁有完整健康的心靈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