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在武平檢查指導防抗“碧利斯”臺風工作。(資料圖片)
時任寧德地區紀委副書記張經喜回憶,在習近平的嚴格要求下,寧德地委風氣一新。1989年工作總結報告這樣提到:“目前地區幾套班子成員中沒有一人建私房和經商辦企業,在工作中也沒有亂批條子和為私人介紹承包工程謀取私利等違法違紀現象發生,領導成員不配專車,實行私人用車收費制度,禁絕大吃大喝,下基層一律用工作餐。大家都做到保持黨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防微杜漸。”
“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1990年6月,習近平到羅源、連江、長樂三縣開展調查研究時說道,“不貪,這是對干部起碼的要求,也是絕大部分干部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對黨的領導干部而言,潔身自好,獨善其身是很不夠的,還應該敢于同各種腐敗現象做斗爭。”
2013年1月,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我們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和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1988年的冬天,對于寧德的不少干部來說都是一個難忘的冬天。
“人生三大事——蓋房、修墓、娶媳婦。”當時寧德地區的干部隊伍受陳舊觀念的影響,紛紛占地建房。根據一份當年寧德地委清房辦的材料記載:至1988年底,干部建私房人數之多,占地面積之大,建房標準之高,令人觸目驚心,與閩東經濟貧困很不相稱;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房成為誘發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重要原因,成為削弱干部隊伍戰斗力的重要因素。
到任寧德的第一輪調研中,習近平就發現了這個嚴重問題。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習近平決心把查處干部違法違紀占地建房問題作為懲治腐敗的突破口在全區全面展開。一次會議上,針對有干部提出清房問題牽涉面太大的問題,習近平明確指出就是“要緊緊盯住四百多名處級干部”。他對張經喜說:“你們是愿意得罪兩三千名的干部,還是閩東二百七十萬的人民?”從他的這一提問中,張經喜剎那間領悟到這位年輕書記懲治腐敗的銳氣和決心,心中原有的些許猶豫頓時一掃而空。
1988年12月30日,離新的一年到來還有兩天。習近平在全區加強土地管理、整頓干部建房、查處干部建房中的違紀問題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嚴肅提出:這次我們對干部建房問題采取的措施是“停”“清”“理”,即從今天起先停下來,然后全面清查,再分別情況進行處理。
“停”即在1989年春節前全面凍結。
“清”就是摸清底子。
“理”就是在停、清基礎上,轉入查實況的攻堅階段,不糾纏枝節。
一聲令下,建私房行為全面凍結。當天的會議之后,寧德地委雷厲風行,緊緊抓住春節前夕這個私人建房高峰期的關鍵節點,在全區開始清房。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干部有私房占公房問題也被納入徹查范圍。
回憶起那段清房工作的經歷,時任福鼎縣紀委副書記、福鼎清房辦主任的洪恒針仍激情澎湃。
福鼎當時剛剛規劃出了龍山開發區,其中的上龍山一帶由于離縣政府近、地盤又小,成了干部爭相占地建房的“香餑餑”。洪恒針一從紀委抽調到清房辦工作,接到的任務就是去拆上龍山六戶人家的“門頭”!所謂“門頭”,其實就是房子外的院門。這六戶人家,四戶是處級干部,都占道幾十厘米修建自己的院子。在福鼎人的習俗里,拆“門頭”是要觸大霉頭的,誰敢拆,那可就把主人得罪大了。
敢不敢拆?當時福鼎群眾當中流傳著一句歌謠:“黨風正不正,關鍵看龍山。”
習近平對于全區清房工作的每一階段進展,每一次會議,每一個事項,都時時過問,一抓到底。他獲知福鼎的情況后,說道:“問問這些干部,是想要受到黨的紀律處分,還是國家法律的處理?”
拆!洪恒針在丈量清楚占地多少后,堅決地拆去了六戶人家的“門頭”。福鼎縣同時還嚴肅處理了2名正處級干部和13名副處級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房問題。
清房工作迅速在全區從嚴公正推開,贏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聲,大快人心。
當回想起習近平的這次清房工作,張經喜一口氣說了五個“非常”:“態度非常堅決,決心非常堅定,力度非常大,實效非常好,群眾非常擁護!”
不僅是清房,習近平在寧德和福州都注重查處一批腐敗的大案要案,特別對于嚴重以權謀私、嚴重違紀的,他強調要“敢碰硬,嚴肅查處,不能姑息”。張經喜說:“那段在習書記領導下開展紀委工作的經歷,我們感受到的是習書記對腐敗的深惡痛絕,對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上世紀90年代初,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全國上下興起了一股“炒股熱”,福州的不少機關干部也心癢癢。對此,習近平強調“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福州的干部都不準炒股。“為什么不能呢?因為那時候很多干部所謂的買股票,其實是占著職權之便去買企業的原始股,這是干部占企業便宜!是不正之風!”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趙守箴說,這一決定得到了福州干部群眾們的堅決擁護。
“人民把權力交給了我們,怎么樣才能讓人民放心?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1990年2月,習近平在《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一文中這樣說。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要求:“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1989年3月29日,寧德地委、行署出臺《關于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定》,主要包括12條:
一、在職期間不準以任何名義占地營建私房。
二、不準個人介紹基建工程。
三、不準貪污受賄和索賄。
四、不準違反招工、招干、招生、畢業生分配、征兵、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和人事調動的有關規定,私自安插子女、親友,謀求特殊照顧。
五、不準在干部的提升、晉級和調配選拔上,違反組織原則和人事干部工作程序。
六、公務往來不收禮,不向基層單位索要各種產品、禮品,索購緊俏商品。
七、下基層不準大吃大喝。要嚴格要求按接待標準辦伙食,按規定繳納伙食費。
八、不準公車私用。如特殊情況私事要用車,要向車輛管理單位繳納用車費。
九、不準利用職便以任何名義參與經商辦企業。
十、不準弄虛作假騙取榮譽或獎勵。
十一、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碰硬,帶頭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不準為違法亂紀的人和犯罪分子說情袒護、徇私枉法。
十二、教育管理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一個多月后,1989年5月15日,《關于黨政機關廉政建設的若干補充規定》出臺,共5條:
一、不準購買新的進口豪華汽車。
二、不準修建超標準的辦公樓、宿舍。
三、領導下鄉要輕車簡從,不要到當地邊界迎接上級領導。
四、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除有關人員外,不要層層增加陪同人員。
五、今后領導干部生病,各部門、單位不要用公款贈送慰問品;不以各種理由,用公款向領導贈送禮品。如有違者,財務部門不予報銷,領導干部要把物品退還有關部門、單位或上交。
1993年6月,習近平在福州全市黨建工作會議上針對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不正之風和違法違紀問題專門強調了五條廉政紀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不得收受以各種名義贈送的禮金、有價禮券和貴重禮品;黨政機關干部不得參與炒買炒賣股票;不能利用黨政機關的職能去經商辦企業;黨政領導和執法執紀等監督部門不能經商辦企業;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能收取回扣。
擔任省長后,習近平在一次全省重點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不要讓“修一條路倒一批干部”的現象發生,對搞好重點建設的防腐倡廉工作提出“約法六章”。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的建立,對清廉黨風政風的形成起到長效約束作用。
1989年1月,習近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四句話:第一句話,“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是作為黨員干部的起碼要求。第二句話,“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要當干部就不要想發財。第三句話,“寸心不昧,萬法皆明”,貪污受賄,魚肉鄉民,這是黨紀國法所不容的。第四句話,“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獻,利益問題上,“拿來主義”要不得,不能圖實惠,謀私利。
“與習書記共事的幾年是我深受教育的一段經歷。”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趙守箴深有感觸。他說,從反腐倡廉到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習近平都強調要從嚴要求。
時至今日,趙守箴仍然對自己到福州工作參加的第一次常委會記憶猶新。“習書記在會上說,我們一起工作要互相幫助,更要互相監督。每個人都要誠懇虛心地接受監督,形成風氣。”趙守箴一字一句地回憶當時習近平說的話,“這兩句話令我深受教育,到今天還覺得受益匪淺。”